[发明专利]一种靶向调控肿瘤血管新生的两亲性分子及靶向肿瘤组织的酸响应型多肽纳米药物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26228.0 | 申请日: | 2022-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39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23 |
发明(设计)人: | 黄涛;孙献甫;王倩;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47/65 | 分类号: | A61K47/65;A61K9/51;A61K31/53;A61K31/675;A61K38/08;A61K45/06;A61K47/42;A61P35/00;B82Y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恒知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304 | 代理人: | 李英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靶向 调控 肿瘤 血管 新生 两亲性 分子 组织 响应 多肽 纳米 药物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调控肿瘤血管新生的两亲性分子,属于功能型多肽纳米技术领域,所述两亲性分子包括亲水端和疏水端,所述亲水端为抗血管新生多肽,所述抗血管新生多肽的N端与6‑氨基己酸通过酰胺键相连,所述6‑氨基己酸另一端连接所述疏水端,所述疏水端为3‑二乙氨基丙基异硫氰酸酯。所述两亲性分子能够作为药物载体,延长抗肿瘤药物半衰期,且具有肿瘤部位特异性响应,在肿瘤弱酸性微环境下响应释放药物,使药物高效运输至肿瘤部位,所述两亲性分子还能够靶向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协同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靶向肿瘤组织的酸响应型多肽纳米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型多肽纳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靶向调控肿瘤血管新生的两亲性分子及靶向肿瘤组织的酸响应型多肽纳米药物。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0世界癌症报告》显示,癌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其死亡率和发病率仍在持续升高。增生的失控性,对周围组织细胞的侵袭性,在体内其他部位的转移性,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临床针对恶性肿瘤最主要的治疗策略是手术切除以及放化疗治疗,目前肿瘤治疗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仍然是药物难以运输至肿瘤部位以及治疗后易复发的问题。在众多化疗药物中,多肽药物具有独特的优势,其成药性高于一般化学药物,其生物活性高,特异性强,毒性反应相对较弱,在体内不易产生蓄积。但与小分子化学药物相比,也有不足之处:多肽分子的稳定性较差,在体内容易被降解,因而半衰期较短,需要连续给药以维持其药效,给患者带来不便。
多肽纳米材料由于其被动靶向的特性广泛应用于药物的体内运输。多肽纳米粒生物相容性好、安全性高、可设计性强、具有一定的靶向性,并且可以保护多肽药物,使其不接触到蛋白酶,从而延长其半衰期。多肽自组装是指在适当条件下氨基酸残基间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自发组合形成的一类结构明确、构造稳定、具有某种理化性能的分子聚集体或超分子结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是分子发生自组装的关键,常见的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包括氢键作用、范德华力、静电作用、疏水作用、π-π堆积作用、阳离子吸附作用等。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力维持了自组装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抗肿瘤药物疗效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靶向调控肿瘤血管新生的两亲性分子,所述两亲性分子能够作为药物载体,延长抗肿瘤药物半衰期,且具有肿瘤部位特异性响应,在肿瘤弱酸性微环境下响应释放药物,使药物高效运输至肿瘤部位,所述两亲性分子还能够靶向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协同提升抗肿瘤药物的疗效。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靶向肿瘤组织的酸响应型多肽纳米药物。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靶向调控肿瘤血管新生的两亲性分子,所述两亲性分子包括亲水端和疏水端,所述亲水端包括抗血管新生多肽和连接肽,所述抗血管新生多肽的N端与所述连接肽通过肽键相连,所述连接肽的N端与6-氨基己酸通过酰胺键相连,所述6-氨基己酸(Acp)另一端与所述疏水端通过硫脲键相连,所述疏水端为3-(二乙基氨基)丙基异硫氰酸酯。
进一步的,所述亲水端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 D NO.1所示。
所述抗血管新生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PCAIWF,所述连接肽的氨基酸序列为DDEE,所述亲水端的氨基酸序列为DDEEPCAIWF。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靶向调控肿瘤血管新生的两亲性分子在制备药物载体或制备靶向调控肿瘤血管新生药物中的用途。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靶向肿瘤组织的酸响应型多肽纳米药物,所述多肽纳米药物包括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和包覆在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外部的药物载体,所述药物载体为一种靶向调控肿瘤血管新生的两亲性分子。
可选的,所述疏水性抗肿瘤药物包括乏氧前药。
本申请中,所述药物载体包覆的药物不限于乏氧前药,也可以是其他疏水性小分子药物或其他疏水性抗肿瘤药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肿瘤医院,未经河南省肿瘤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6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