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826817.9 申请日: 2022-07-13
公开(公告)号: CN114959070A 公开(公告)日: 2022-08-30
发明(设计)人: 吴东海;李雷;聂涛;赵世亭;段子渊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主分类号: C12Q1/6888 分类号: C12Q1/6888;C12Q1/6869;G16B20/30;G16B35/20
代理公司: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赵颖
地址: 510530 广东***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褐色 脂肪 组织 白色 生物 标志 及其 应用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所述生物标志物包括TFRC基因、STARD7基因、SMOC1基因、KLHDC7A基因、GK基因、FH基因、HMGB3基因、PRG4基因、GRM8基因、MAPK8IP2基因、CALB1基因、HR基因、RNF112基因、HAND2基因、IRX1基因、HOXB6基因、HOXB8基因、UNC5C基因或FBLN7基因等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本发明首次发现在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中高表达的基因,可准确表征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作为一类新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检测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肥胖与许多代谢疾病有关,如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脂肪肝和一些癌症。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不适和经济负担,需要有效的方法来预防和战胜肥胖,以实现人类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褐色脂肪组织(Brown adipose tissue,BAT)的激活和/或米色脂肪组织的补充被认为是对抗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一种有前途的治疗策略。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哺乳动物中存在两种主要的脂肪组织: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Whiteadipose tissue,WAT)。白色脂肪组织是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储存过剩能量的主要脂质库,也是人体的主要内分泌器官之一。米色脂肪组织最近被认为是一种源自白色脂肪组织,但其行为类似于褐色脂肪组织。从功能上讲,褐色和米色脂肪组织与白色脂肪组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有能力将线粒体ATP合成与电子梯度电位解耦,从而通过线粒体内膜蛋白解偶联蛋白1(UCP1)产生热量,这一过程发生在非颤抖产热(NST)中,被认为对啮齿动物、冬眠动物和新生儿等哺乳动物维持正常体温很重要。

不同于啮齿动物,人类和其他动物,如反刍动物和兔子被认为在出生后仅短时间内具有功能褐色脂肪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褐色脂肪组织随后转化为白色脂肪组织。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没有代谢活跃的褐色脂肪组织。然而,2009年的三项研究通过葡萄糖类似物F18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报告了成年人类中存在代谢活跃的褐色脂肪组织。成人褐色脂肪组织主要存在于颈椎、锁骨上和椎旁区域,可被寒冷激活。褐色脂肪组织含量的减少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脂肪的积累有关。这些发现重新激起了人们对褐色脂肪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并推动了褐色脂肪组织可能是增加能量消耗和减少肥胖的一个有希望的目标的想法。

综上所述,开发有效的区别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的标志物,有助于评估人体内的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的含量与占比,对于脂肪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实际需求,本发明提供一种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生物标志物及其应用,本发明发现分别在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差异表达的基因,可准确表征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因此,可作为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检测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实际需求,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褐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的生物标志物,所述生物标志物包括TFRC基因、STARD7基因、SMOC1基因、KLHDC7A基因、GK基因、FH基因、HMGB3基因、PRG4基因、GRM8基因、MAPK8IP2基因、CALB1基因、ZNF804A基因、CA12基因、TRAP1基因、ATP5G1基因、ATPAF1基因、PPA1基因、HR基因、RNF112基因、LMX1B基因、FMOD基因、TMEM119基因、GDF10基因、ADRA2A基因、HAND2基因、IRX1基因、HOXB6基因、HOXB8基因、UNC5C基因或FBLN7基因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2681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