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乙交酯制备过程中的混合洗涤溶液的回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37591.2 | 申请日: | 2022-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032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秦磊;秦春曦;陈亮;陈志坚;蔡立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51/42 | 分类号: | C07C51/42;C07C51/46;C07C51/487;C07C51/44;C07C5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邹飞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交酯 制备 过程 中的 混合 洗涤 溶液 回收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乙交酯制备过程中混合洗涤溶液的回收方法及一种乙交酯制备过程中混合洗涤溶液的回收系统。本发明提供的回收方法针对本发明的混合溶液的回收分离,首次提出包含有分离‑反应分离‑膜分离的回收方法和系统例如精馏技术、共沸精馏技术、反应精馏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回收方法和系统,不仅可以实现混合洗涤溶液的分离回收,而且实现洗涤液中乙醇酸低聚物水解为乙醇酸,可重复利用,提升乙醇酸的利用率。本发明具有工艺绿色,过程简单,操作性强的优点,可实现乙交酯洗涤液的充分回收和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聚合物制备过程中所产废溶剂的回收过程,具体涉及一种乙交酯制备过程中所产混合洗涤溶液的回收方法及一种乙交酯制备过程中所产混合洗涤溶液的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聚乙醇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可降解性聚酯材料,在生物酶的催化作用下,可以降解为乙醇酸,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因此聚乙醇酸被广泛用于手术缝合线、人工组织、药物控释等生物医用材料领域。聚乙醇酸的合成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乙醇酸直接缩聚得到,也称一步法。这种方法获得聚合物通常分子量较低,加工强度较差,不适合用于医用材料领域。另一种方式是乙醇酸先缩聚得到分子量不高的乙醇酸,然后解聚为乙交酯(C4H4O4),再由乙交酯聚合制备聚乙醇酸。该方法也称为两步法,可以得到高分子量的聚乙醇酸。因此,乙交酯的制备过程是制备高分子量聚乙醇酸的关键。
乙交酯制备过程中包含有缩聚、解聚和纯化步骤。纯化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纯净的乙交酯单体。乙交酯粗品纯化的手段有洗涤、结晶等,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溶剂洗去乙交酯粗品中的乙醇酸及其低聚物。丙酮、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正丙醇、正丁醇对乙醇酸及其低聚物有较大的溶解度,是几种常用的洗涤溶剂。
因而,上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洗涤废溶剂,除上述可能的洗涤溶剂外,还含有乙醇酸及其低聚物和少量被洗涤出来的乙交酯粗品。其中,乙醇酸及其低聚物的在洗涤溶剂中的量较大,需要对其进行回收并水解为乙醇酸小分子返回至缩聚单元重复利用以提升乙醇酸的整体利用率。为此,针对乙交酯制备过程中洗涤废液的回收及乙醇酸低聚物的水解研究就非常有意义。
混合洗涤溶剂的分离有一定的难度,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混合溶剂体系复杂,乙酸乙酯-环己烷、乙酸乙酯-异丙醇、乙酸乙酯-丙酮、正丁醇-环己烷、异丙醇-环己烷、正丙醇-环己烷等均会形成共沸体系,使得分离难度较大。2.实验过程中发现,采用常规精馏的方式无法完全脱除体系中的溶剂。在较高的真空度和操作温度下,仍有少量的溶剂残留在乙醇酸及其低聚物塔釜中。且随着操作温度或者真空度的上升,塔釜中洗涤溶剂逐步减少,将造成塔釜产品的流动性变差,并会造成塔釜的飞温现象出现。上述现场的出现将严重影响到精馏操作。洗涤溶剂在乙醇酸及其低聚物浓缩液中的存在将极大的增加后续乙醇酸及其低聚物浓缩产品水解后的分离,需在水解单元后,增加一道洗涤溶剂的脱除单元。
开发一套针对乙交酯制备过程中所产洗涤液的回收方法,特别是能同时满足对乙醇酸低聚物的水解就显得较为有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乙交酯制备纯化过程中所产洗涤液难回收的问题,提供一种高效、绿色、简化的回收方式,实现有机溶剂的循环套用和乙醇酸及其低聚物的回用,提升溶剂和乙醇酸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乙交酯制备过程中混合洗涤溶液的回收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混合洗涤溶液送入分离单元进行分离,回收得到大部分的溶剂A和溶剂B;
(2)将残余的物料送入反应分离单元,加入溶剂C作为反应助剂,得到乙醇酸及其低聚物;
(3)将反应分离单元的塔顶气相液化后进行膜分离,得到渗透液和浓缩液,可选的将所述渗透液冷凝返回步骤(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375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株植物乳杆菌NHE-LpB11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