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转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55487.6 | 申请日: | 2022-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9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鲍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苇 |
主分类号: | B62B3/00 | 分类号: | B62B3/00;B62B3/02;B62B3/04;B62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3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保护 功能 新能源 汽车 电池组 转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转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转运装置,包括外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隔板、顶板、辅助机构、散热机构和感测机构;旋转驱动器固定设置在隔板的上部;传动组件设置在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上;丝杆沿外壳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在传动组件上;引导组件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设置在隔板的顶部;放置口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贯穿的开设在顶板上;放置板沿外壳的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在丝杆上;第一减震组件沿放置板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在放置板上;限位减震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本申请通过设置限位减震机构和升降机构,实现了在保证转运装置具有减震性能的前提下,还可实现在装卸汽车电池组时更为方便的技术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的制造中,汽车电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正常的生产中,汽车电池组会事先被组装好,而后被运送到组装线上,由工人或是及其将汽车电池组组装到汽车上。现有的用于汽车电池转运的装置已经存在,且对于电池转运时出现的震动做了很好的防范,但是却忽略了汽车电池组在被转运的前后,都需要人员手动或是借助机器将汽车电池组放入和取出,由于装置设置了减震机构,大大影响了汽车电池组转运前后的装卸时间,故由此提出如何在保证转运装置具有减震的性能的前提下,还可实现在装卸汽车电池组时更为方便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保护功能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组转运装置,包括外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隔板、顶板、辅助机构、散热机构和感测机构;还包括限位减震机构;升降机构包括旋转驱动器、传动组件、引导组件、丝杆、第一减震组件、放置口和放置板;旋转驱动器固定设置在隔板的上部;传动组件设置在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上;丝杆沿外壳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在传动组件上;引导组件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设置在隔板的顶部;放置口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贯穿的开设在顶板上,放置口沿顶板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在顶板上;放置板沿外壳的高度方向可滑动的设置在丝杆上;第一减震组件沿放置板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在放置板上;限位减震机构设置在外壳的内部。
优选的,传动组件包括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第一齿轮固定设置在旋转驱动器的输出端上,第一齿轮的轴线与旋转驱动器的轴线共线;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丝杆靠近外壳底部的一端上,第二齿轮的轴线与丝杆的轴线共线,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的,引导组件包括第一引导杆和第一引导孔;第一引导杆沿外壳的高度方向固定设置在隔板的顶部;第一引导孔沿第一引导杆的长度方向开设在放置板上,第一引导杆与第一引导孔滑动配合。
优选的,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第一凹槽、第二引导孔、第二引导杆、限位块、第一弹簧和承托板;第一凹槽开设在放置板的顶部,第一凹槽沿放置板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第二引导孔沿第一凹槽的深度方向贯穿的开设在第一凹槽的槽底;第二引导杆沿第二引导孔的轴线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二引导孔上;限位块固定设置在第二引导杆靠进外壳底部的一端上;承托板固定设置在第二引导杆远离限位块的一端上,承托板与第一凹槽之间存有第一间隙;第一弹簧设置在第一间隙上。
优选的,限位减震机构包括第二限位组件、第三引导孔、第三引导杆、铰接座、第二弹簧、第二凹槽、贯穿槽、第一滚轮和中间板;中间板固定设置外壳的内部;第二限位组件对称的设置在外壳内部的侧壁上,第二限位组件沿外壳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在外壳的侧壁上;贯穿槽沿外壳的高度方向贯穿的开设在中间板上,贯穿槽沿中间板的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在中间板上;第二凹槽对称的开设在贯穿槽的槽壁上;第三引导孔沿第二凹槽的深度方向开设在第二凹槽的槽底;第三引导杆沿第三引导孔的轴线可滑动的设置在第三引导孔上;铰接座固定设置在第三引导杆远离第三引导孔的一端上,铰接座与第二凹槽之间存有第二间隙;第二弹簧设置在第二间隙上;第一滚轮可转动的设置在铰接座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苇,未经鲍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554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