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交叉的敷设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2042.5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69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2 |
发明(设计)人: | 郝星;喻其风;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3/06 | 分类号: | E03F3/06;E03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李凯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建 直径 排水管道 现有 排水 主管 交叉 敷设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交叉的节点结构,包括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还包括工作井,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均穿过工作井的侧部延伸至工作井内部,工作井的顶部设置有检查井,工作井内部设置有八边形挡墙,八边形挡墙内部设置有连通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的过水廊道,过水廊道和八边形挡墙的侧部设置有检查井爬梯。通过过水廊道将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在工作井内部连通,现有排水主管道通过工作井内部除过水廊道以外的区域实现连通,人员可以通过检查井及检查井爬梯对其内部进行常规检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敷设下水管路方法的技术领域,具体为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交叉的敷设工艺。
背景技术
在大部分城市中,旧城区在排水管网规划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在布局方面存在着管线布局混乱且原有地下管线数据缺失的情况的情况。新建的大直径排水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极有可能会出现与既有管线(道)会存在交叉现象。
常规的做法是将其他管线(道)进行迁移或改线,在新建管道的上(下)经过。但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城区排水主管道的管径相差均较大且无法迁移改线,当两者高程冲突严重时,在保证新建排水管道满足原设计排水能力的情况下,同时完成此交叉节点的施工,施工难度很大,故此急需一种针对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交叉的敷设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足,故此提出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交叉的敷设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交叉的节点结构,包括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还包括工作井,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均穿过工作井的侧部延伸至工作井内部,工作井的顶部设置有检查井,工作井内部设置有八边形挡墙,八边形挡墙内部设置有连通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的过水廊道,过水廊道和八边形挡墙的侧部设置有检查井爬梯。通过过水廊道将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在工作井内部连通,现有排水主管道通过工作井内部除过水廊道以外的区域实现连通,人员可以通过检查井及检查井爬梯对其内部进行常规检查。
在本申请方案种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工作井井壁由水泥砖砌筑而成,中间及上部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顶部设置钢筋混凝土盖板,底部设置防渗钢筋混凝土底板,工作井形状为圆筒形,工作井直径不小于3.5m。通过底部的防渗钢筋混凝土底板来保证其底部的抗渗性能。
在本申请方案种作出如下改进,所述过水廊道由具有抗渗性能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过水廊道由侧壁、顶板、底板组成,过水廊道顶板为凹型,过水廊道顶板与工作井顶部混凝土盖板之间净空高度不小于1.5m,过水廊道底板共用工作井底板,过水廊道内部净高与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内径相等,二者相等设置,避免管道内部出现较大压差对过水廊道冲蚀破坏,同时过水廊道采用抗渗性能钢筋混凝土浇筑,避免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内部的水渗透到过水廊道以外的区域内,提高其抗渗透性能。
在本申请方案种作出如下改进,所述八边形挡墙由具有抗渗性能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八边形挡墙内接于工作井内,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管道的端口均与八边形挡墙内壁齐平。经过八边形挡墙内接于工作井内,通过八边形挡墙提高其水泥砖砌筑的工作井结构强度和工作井的抗渗性能。
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交叉的敷设工艺,敷设步骤如下:
步骤一: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对现有排水主管道与预设工作井相交处的上下游管道用气囊进行封堵,确保即将施工的交叉节点处排水主管道无水流持续流入;
步骤二:在新建大直径排水管道与现有排水主管道交叉处,进行基坑明挖施工,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工作井底板的施工,然后进行工作井井壁的施工;
步骤三:工作井井壁施工完成后,将现有排水管道在工作井中的管道拆除,将管道里面积水排放干净后;
步骤四:在工作井内部进行八边形挡墙的施工,八边形挡墙顶部标高同工作井井壁的顶部标高,八边形挡墙与工作井井壁之间的缝隙采用细石混凝土进行填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20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