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892642.1 | 申请日: | 2022-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45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季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季永强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杨敬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测距 动作 捕捉 设备 | ||
1.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包括八边形底座(1)、八边形捕捉台(2)与VR主机(19),所述八边形捕捉台(2)设于八边形底座(1)的顶部,所述VR主机(19)设于八边形底座(1)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边形底座(1)的顶部外壁固定设有八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一绞盘(3),所述八边形捕捉台(2)的底部外壁固定设有八个等间距分布的第二绞盘(5),所述第一绞盘(3)的顶部一端铰接有第一气动推杆(4),所述第一气动推杆(4)的输出轴与第二绞盘(5)的底部一端铰接,所述八边形底座(1)的顶部中央位置固定设有第一定位块(6),所述八边形捕捉台(2)的底部中央位置固定设有第二定位块(9),所述第一定位块(6)的顶部一端固定设有第二气动推杆(7),所述第二气动推杆(7)的输出轴顶部一端通过连轴固定设有活动球(8),所述第二定位块(9)的底部外壁开有球形活动槽(10),所述活动球(8)的外壁与球形活动槽(10)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VR主机(19)的顶部一端固定设有支撑架(20),所述支撑架(20)的末端位于八边形捕捉台(2)中央位置的正上方,所述支撑架(20)的末端固定设有竖直向下的定位套筒(21),所述定位套筒(21)的内壁固定设有竖直向下的步进电机(32),所述步进电机(32)的输出轴穿过定位套筒(21)的底部外壁通过连轴器固定设有转动盘(33),所述转动盘(33)的一侧外壁固定设有横板(34),所述横板(34)的一端固定设有两个竖直向下的连杆(35),两个所述连杆(35)的底部一端固定设有定位板(36),所述定位板(36)的侧壁固定设有两个第三气动推杆(37),两个所述第三气动推杆(37)的输出端固定设有撞击板(38),所述撞击板(38)远离定位板(36)的一侧固定设有海绵护垫(3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边形底座(1)的顶部外壁固定设有八边形波纹伸缩管(11),所述八边形波纹伸缩管(11)的顶部外壁与八边形捕捉台(2)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八边形波纹伸缩管(11)由橡胶材质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八边形底座(1)的外壁固定设有等距离分布的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的顶部外壁固定设有竖直向上的保护围栏(13),所述保护围栏(13)的一侧开有缺口(14),所述缺口(14)的一侧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门栏(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栏(15)的顶部一侧固定设有拉把手(16),所述门栏(15)远离缺口(14)铰接的侧壁固定设有第一电磁铁(17),所述门栏(15)的一侧外壁固定设有第二电磁铁(18),所述第一电磁铁(17)与第二电磁铁(18)相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套筒(21)的侧壁固定设有三个等距离分布的定位支架(22),所述定位支架(22)的底部一端均固定设有激光发射器(23),所述转动盘(33)的底部外壁固定设有激光接收器(2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VR主机(19)的顶部一侧设有显示面板(25),所述VR主机(19)的侧壁固定设有控制台(26),所述控制台(26)位于显示面板(25)的底部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台(26)的顶部一侧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控制按钮(27),所述控制台(26)的顶部外壁固定设有限位柱(28),所述限位柱(28)的外壁套接有相适配的VR眼镜(29),所述控制台(26)的顶部外壁开有两个固定口(30),两个所述固定口(30)的内壁插接有相适配的VR手柄(3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动作捕捉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步骤1:首先通过拉把手(16)控制第一电磁铁(17)与第二电磁铁(18)分离将门栏(15)打开,需要体验的人员步入八边形捕捉台(2)的顶部,体验人员将限位柱(28)外壁套接有的VR眼镜(29)取出,并将固定口(30)内壁插接有的VR手柄(31)取出,体验人员首先将VR眼镜(29)佩戴在头部,双手分别握着两个VR手柄(31);
步骤2:通过VR眼镜(29)体验人员能够体验到虚拟画面,体验人员在现实中头部以及手部进行移动时,带动VR眼镜(29)以及两个VR手柄(31)进行移动,此时通过三个激光发射器(23)发射激光信号,VR眼镜(29)以及两个VR手柄(31)反射激光信号,激光接收器(24)对反射的激光信号进行捕捉,通过VR主机(19)进行计算捕捉到体验人员的动作轨迹,并在VR眼镜(29)内显示出来,供体验人员进行观看,在外界的人员可通过显示面板(25)观看到体验人员观看到的虚拟画面;
步骤3:虚拟画面内产生振动以及地面倾斜时,此时通过第一气动推杆(4)的输出轴与球形活动槽(10)的输出轴向上或向下运动,在八边形底座(1)的顶部控制八边形捕捉台(2)上升下降,产生振动以及倾斜角度,供体验者做出真实的动作反馈,同时能够适配虚拟画面产生的真实振动,极大地提高了体验者的体验效果;
步骤4:用户在虚拟空间内与物体发生碰撞时,通过步进电机(32)的输出轴带动转动盘(33)旋转,转动盘(33)带动横板(34)旋转,横板(34)通过连杆(35)带动定位板(36)旋转,通过定位板(36)带动撞击板(38)移动到用户即将发生碰撞的位置,通过定位板(36)一侧设有的第三气动推杆(37)推动撞击板(38),撞击板(38)带动海绵护垫(39)往用户的身体移动,通过撞击板(38)一侧设有的海绵护垫(39)与用户发生碰撞,能够让用户的肢体做出对应的动作,使之与虚拟空间内具有相同的画面反馈,极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效果,真实感强烈;
步骤5:体验者体验完毕后,将VR眼镜(29)从体验者的头部取出,将VR眼镜(29)套入限位柱(28)的内壁,然后将两个VR手柄(31)插入固定口(30)的内壁,体验者将门栏(15)打开,从八边形捕捉台(2)的顶部移出,体验完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季永强,未经季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89264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硒鼓保护方法、硒鼓
- 下一篇:瓜氨酸在制备抗焦虑药物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