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06298.7 | 申请日: | 2022-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5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高磊;单永体;于慧卿;尹静;马盼盼;白琳;王琦;王颖;杨鹏;景俏丽;张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E03F7/00;C02F9/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新思维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61114 | 代理人: | 黄秦芳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山区 公路 雨水 径流 净化 处理 系统 | ||
1.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沟截流预处理系统和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雨水径流处理系统设置于排水沟截流预处理系统之后;
排水沟截流预处理系统包括截流截污篮(3),截流截污篮(3)包括截流区和截污区;
所述截流区垂直于水流方向,将上游排水沟(2)的雨水截流至雨水径流处理系统;
所述截污区平行于水流方向,设置有过滤网,用于拦截大块垃圾、飘落的树叶和体积较大的砂土;
雨水径流处理系统设置于河边浅水区;包括隔油沉淀区(5)、过滤吸附区(6)、植物净化区(7)、出水及溢流区(8)和石笼区(9);
所述隔油沉淀区(5)位于雨水径流处理系统最外层,密度大于水的固体颗粒沉淀于池底,密度小于水的油类上浮到水面;
所述过滤吸附区(6)位于雨水径流处理系统中间层,以过滤吸附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
所述植物净化区(7)位于雨水径流处理系统中间层,设置于过滤吸附区(7)之上,对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净化;
所述出水及溢流区(8)位于雨水径流处理系统最内层,水面处设有生态浮岛(81),利用植物根系吸收溢流的后期雨水中的营养物质;
所述石笼区(9)位于雨水径流处理系统中间层,设置于过滤吸附区(6)之下,固定雨水径流处理系统不随水流移动,并对溢流的后期雨水及河水进行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吸附区(6)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陶粒层(62)和砾石层(6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净化区(7)包括从上至下设置的植物(72)和种植土层(71),通过土壤、植物、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对初期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进一步净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2)与雨水径流处理系统通过雨水进水管(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沉淀区(5)外侧顶部高于河流高水位,内侧顶部低于外侧而高于种植土层(71);内侧底部与所述过滤吸附区(6)开有配水花墙(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粒层(62)的陶粒优先利用河道底泥制备的陶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净化区(7)外侧顶部高于内侧顶部,内侧顶部设有溢流堰(73);植物选择对环境适应能力强、抗病虫害能力强、耐污染能力强、生长周期长当地植物物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山区伴河公路雨水径流净化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径流处理系统的池体结构为圆形,采用不锈钢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中交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0629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定位焊接结构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欧式起重机小车缓冲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