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自动充电系统及车辆自动充电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16944.8 | 申请日: | 2022-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7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涛;熊才昌;靳德全;刘相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7 | 分类号: | B60L53/37;B60L53/31;B60L5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驰通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04 | 代理人: | 方丁一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自动 充电 系统 方法 | ||
一种车辆自动充电系统及车辆自动充电方法,车辆自动充电系统包括:电动车辆,设置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配置为接入电源为所述电动车辆充电;充电桩,具有充电盒,配置为与所述充电头电连接以为所述电动车辆充电;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辆和/或充电桩上,配置为实时采集电动车辆靠近所述充电桩时所述充电头与所述充电盒的图像以确定所述充电头与所述充电盒的相对位置;以及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辆和/或充电桩上,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动车辆靠近所述充电桩并使得所述充电头与所述充电盒对准并对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辆自动充电系统及车辆自动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车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目前业内无人车充电均为人工手动操作,即以人工干预的方式将车辆的充电头手动插入充电插座,待车辆充满电后再手动将充电头拔出。人工手动操作的方式严重制约了无人车的全天候、全自动的理想工作模式的应用,因此亟需一种能够自动化解决无人车充电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自动充电系统,包括:
电动车辆,设置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配置为接入电源为所述电动车辆充电;
充电桩,具有充电盒,配置为与所述充电头电连接以为所述电动车辆充电;
图像采集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辆和/或充电桩上,配置为实时采集电动车辆靠近所述充电桩时所述充电头与所述充电盒的图像以确定所述充电头与所述充电盒的相对位置;以及
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电动车辆和/或充电桩上,配置为控制所述电动车辆靠近所述充电桩并使得所述充电头与所述充电盒对准并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桩包括:
第一表面,所述充电盒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上;
第一移动组件,与所述充电盒连接,配置为使得所述充电盒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第二移动组件,与所述充电盒连接,配置为使得所述充电盒在第二方向上移动,其中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互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充电盒包括:
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底面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设置,配置为当所述充电盒与所述充电头对准时容置所述充电头;
第一推杆组件,其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中,配置为在第一方向上推动所述充电头,使得所述充电头在第一方向上移动;以及
第二推杆组件,其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置槽中,配置为在第二方向上推动所述充电头,使得所述充电头在第二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和所述第二推杆组件中的至少一个上设置有第一充电接口,所述充电头上设置有第二充电接口,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和所述第二推杆组件分别在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上推抵所述充电头使得所述第一充电接口与所述第二充电接口对接以执行充电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推杆组件包括:
第一杆体,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杆体的长度基本上等于所述容置槽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以及
第一推动杆,穿过所述容置槽的第一侧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推动杆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杆体连接,所述第一推动杆的第二端配置为接收外力使得所述第一推动杆带动所述第一杆体在第一方向上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推杆组件包括:
第二杆体,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第二杆体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所述充电头在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基本上相同,所述第一充电接头设置在所述第二杆体上;以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白犀牛智达(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169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补钠组合物及钠离子电池
- 下一篇:一种泡棉片材收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