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区带地质评价与预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47009.8 | 申请日: | 2022-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9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尚晓庆;李军;赵靖舟;吴伟涛;杨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9/00;G01V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研创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9 | 代理人: | 彭娜娜 |
地址: | 71006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致密 砂岩 有利 勘探 地质 评价 预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区带地质评价与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主成藏期储层特征、气、水分布关系及气藏特征、运移聚集特征对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进行识别;S2、在步骤S1对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储层评价、气源及注动力条件、盖层及保存条件进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评价预测;S3、在步骤S1对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圈闭型致密砂岩气藏评价预测;S4、结合步骤S2中对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评价预测标准和步骤S3中对常规圈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评价预测标准,最终得到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区带地质的评价预测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藏勘探开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区带地质评价与预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超过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快速攀升。随着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提高,油气勘探开发领域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是石油工业发展的必然趋,致密油气作为非常规油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可采资源量可信度高、相关技术理论研究早、发展迅速等诸多优点已成为中国近期非常规油气首选的重要勘探领域。因此,致密砂岩气规模有效开发是未来中国实现双碳目标和确保油气供应长期安全的重大支撑之一。对于这一支撑的有效形成,致密砂岩气富气有利区及“甜点”评价预测技术是关键。随着致密砂岩气勘探开发与地质研究的不断深化,对致密砂岩气成藏模式的认识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已基本查明,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并非以往长期认为的深盆气或盆地中心气模式,也非许多研究者认为的常规圈闭型(不连续型)聚集模式,而主要为准连续型聚集,其次为不连续型聚集。成藏模式认识的转变,必然要求致密砂岩气勘探评价及预测思路和方法也要做出相应的转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致密砂岩气有利甜点区地质评价与预测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区带地质评价与预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区带地质评价与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主成藏期储层特征、气、水分布关系及气藏特征、运移聚集特征对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进行识别,识别得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和常规圈闭型致密砂岩气藏;
S2、在步骤S1对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进行识别的基础上,根据储层评价、气源及注动力条件、盖层及保存条件进行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评价预测,得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评价预测标准;
S3、在步骤S1对常规圈闭型致密砂岩气藏地质进行识别的基础上,进行常规圈闭型致密砂岩气藏评价预测,得到常规圈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评价预测标准;
S4、结合步骤S2中对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评价预测标准和步骤S3中对常规圈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评价预测标准,最终得到致密砂岩气有利勘探区带地质的评价预测标准。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准连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识别方法为:
储层孔隙度小于12%,空气渗透率小于1mD,孔喉半径小,表现为非达西渗流特征,气水分布复杂,无明显边、底水,也无显著气水倒置,源储邻近,广覆式分布,天然气运移聚集为非浮力驱动,气藏多具异常压力。
优选的,步骤S1中,所述常规圈闭型致密砂岩气藏的识别方法为:
储层特征为常规储层,物性较好,表现为达西渗流特征,气藏呈孤立不连续分布,边界明确,边、底水特征明显,气藏分布严格受圈闭控制,圈闭类型为常规的构造圈闭、岩性圈闭以及复合型圈闭,在储层尚未致密或尚未完全致密时,天然气可在浮力驱动下向构造高部位运移聚集,形成具有边、底水的构造或构造-地层或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且成藏后,上述具有边、底水油气藏仍会保留。
优选的,步骤S2中,所述储层评价条件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石油大学,未经西安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470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