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泵盖用旋盖机及其旋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974960.2 | 申请日: | 202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9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马成翔;王波;孙绪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汤姆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B3/20 | 分类号: | B67B3/20 |
代理公司: | 常州易瑞智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8 | 代理人: | 曹锦涛 |
地址: | 213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盖用旋盖机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泵盖用旋盖机及其旋盖方法,属于自动包装机械领域。所述旋盖机包括:机架、等距取盖机构、夹瓶传输机构,等距取盖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以预定间隙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传输带;夹瓶传输机构位于所述取盖机构下方,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位于所述取盖机构的延长线的下方;跟踪旋盖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等距取盖机构和夹瓶传输机构的一侧的滑移组件,设置在所述滑移组件输出端上的升降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模组输出端上的旋盖抓头。本发明通过所述旋盖抓头抓取所述泵盖,然后通过滑移组件和升降模组配合将所述泵盖转移到待包装的瓶体的瓶口处,最后通过所述旋盖轮带动泵盖转动将泵盖旋入待包装的瓶体的瓶口处,实现泵盖自动旋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包装机械领域,尤其是一种泵盖用旋盖机及其旋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泵盖跟踪式旋盖机的送盖、旋盖等动作都是依靠人工放盖预旋或者多段式人工放盖跑道送盖,更有机器为了达到自动化的效果,采用多台理盖器送盖,造成成本剧增。诸如此类设备自动化程度低,效率低,耗费大量人力、财力资源,不利于企业发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泵盖用旋盖机及其旋盖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所涉及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泵盖用旋盖机,其中,泵盖包括盖体,设置在所述盖体底部的泵管,设置在所述盖体上部的出料管,以及设置在盖体上、用于连通所述泵管和出料管的泵组件;所述旋盖机包括:
机架;
等距取盖机构,包括两个相互平行、且以预定间隙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传输带,适于使得所述泵盖等距离排列在所述第一传输带上,并沿着第一传输带向前移动;
夹瓶传输机构,位于所述等距取盖机构下方,至少存在部分区域位于所述等距取盖机构的延长线的下方;适于使得待包装的瓶体等距离排列在所述夹瓶传输机构上,并沿着夹瓶传输机构向前移动;
跟踪旋盖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等距取盖机构和夹瓶传输机构的一侧的滑移组件,设置在所述滑移组件输出端上的升降模组,以及设置在所述升降模组输出端上的旋盖抓头;其中,所述旋盖抓头包括至少三个同向转动的旋盖轮,且所述旋盖轮均与所述盖体周边相抵;
通过所述旋盖抓头抓取所述泵盖,然后通过滑移组件和升降模组配合将所述泵盖转移到待包装的瓶体的瓶口处,最后通过所述旋盖轮带动泵盖转动将泵盖旋入待包装的瓶体的瓶口处。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同步带垂直于地面,且使得所述泵盖的盖体突出于所述第一传输带上表面,泵管或泵组件穿过所述预定间隙。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等距取盖机构还包括:
第一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用于安装所述第一传输带;
夹持件,包括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传输带上的爪主体,贯穿设置在所述爪主体上表面的固定轴,安装在所述固定轴上、并部分露出于爪主体反勾片,以及套装在所述固定轴上、以保持所述反勾片与爪主体之间成预定夹角的扭簧;用于夹持所述泵组件或泵管;两侧的夹持件配合形成环抱状,实现对泵管或泵组件的夹持作用;
挡料组件,设置在两个第一传输带的进料口处,所述挡料组件包括针型气缸、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的一端与所述针型气缸相连接,另一端位于第一传输带之间的预定间隙处,挡住泵盖。
优选地或可选地,所述夹瓶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传输链板,两个安装在所述链板上方、相互平行、且以预定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带下方的第二传输带,以及两个相互平行、且以预定间距设置在所述第一传输带的延长线下方的第三传输带;
通过调整所述第二传输带的传动速度,与底部传输链板的速度差让不同间距的瓶子贴合,在释放瓶子的时候使得待包装的瓶体等距离进入所述第三传输带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汤姆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汤姆森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749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视觉和超声波融合的车位识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环保纤维絮片的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