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茎腐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982897.7 | 申请日: | 2022-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92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9 |
发明(设计)人: | 冀怀远;金锐;于新艳;朱全贵;李丹;苏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0 | 分类号: | A01H1/00;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张杰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抗茎腐病 玉米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高抗茎腐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用选自杂交种X1132选系,并经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稳定系Q900作为母本;S2.用昌7‑2×H1035连续经过多代自交选育得到稳定系693作为父本;S3.用稳定系Q900母本与稳定系693父本进行杂交配制组合,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对杂交后代进行茎腐病鉴定与筛选,选育高抗茎腐病玉米杂交种荃科玉900,而后于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进行栽培种植,提高了玉米品种的抗茎腐病及农艺性状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玉米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抗茎腐病玉米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玉米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最高的粮饲兼用型作物,并在工业、食品、医药等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因此,玉米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中国粮食安全和延伸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栽培耕作方式转变和品种更替,玉米病虫害发生呈持续加重趋势,已成为制约玉米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由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环境恶劣,世界范围内的玉米主产区病虫害多发,再加上耕地面积有限,致使玉米产量受损,因而迫切需要抗逆性强、高产、优质的玉米新种质。玉米茎腐病又称青枯病,玉米茎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在世界主要玉米种植区均有发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病在中国各玉米产区相继发生,一般年份发病率为10%-20%,个别年份和地区可达50%以上;一般减产25%-30%,严重时甚至绝收,严重影响到玉米生产;茎腐病不但会造成大幅减产,还会严重降低玉米品质和因茎秆破损倒伏而带来收获问题,由于玉米茎腐病病原种类多,发病原因复杂,故应采取选育抗病品种的农业手段为主,其他防治手段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渠道包括采用栽培措施进行改善或分子育种手段改善,如何将抗茎腐病基因转移到玉米品种或性状优良的玉米自交材料中,育成既高产又兼顾抗茎腐病性状的玉米品种,是品种改良的一个长期目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抗茎腐病玉米的育种方法,提高了玉米品种的抗茎腐病及农艺性状的性能。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抗茎腐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用选自杂交种X1132选系,并经过多代自交选育而成的稳定系Q900作为母本;
S2.用昌7-2×H1035连续经过多代自交选育得到稳定系693作为父本;
S3.用稳定系Q900母本与稳定系693父本进行杂交配制组合,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法对杂交后代进行茎腐病鉴定与筛选,两年鉴定,选育高抗茎腐病玉米杂交种荃科玉900,而后于黄淮海夏玉米区域进行栽培种植。
优选地,母本Q900与父本693的自交地点交替性地选取于海南及蚌埠。
优选地,步骤S1中的自交代数为8代。
优选地,步骤S2中的自交代数为7代。
优选地,杂交种X1132由玉米种系PH4CV与PH6WC杂交而得。
优选地,昌7-2×H1035由玉米种系517F与南非杂交种二环系杂交而得。
优选地,步骤S1中,母本Q900的选育过程如下:
以X1132为基础材料,在蚌埠经自交得到S0;
在海南种植S0代,选择早熟个体单株进行自交得到S1,并在成熟时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S1单株;
在蚌埠种植S1代,选择早熟个体单株进行自交得到S2,并在成熟时,通过抗茎腐病性、抗倒性及产量进行选择,得到S2单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9828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