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PBPs的引物、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01633.5 | 申请日: | 2022-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0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淑一;陈雪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6858;C12Q1/04;C12N15/11;C12R1/01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黄素萍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内酰胺 耐药 基因 pbps 引物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PBPs的引物、方法和应用,其包括扩增PBP1、PBP2、PBP3的PBPs中三种亚型的引物;采用PCR加Sanger测序的技术。本发明可快速地将三种PBPs的亚型全长序列检测出来,并且通过与标准序列比对,快速准确判断突变情况,从而确定β‑内酰胺类耐药情况,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提供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耐药基因PBPs的引物、方法和在试剂盒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阿莫西林是临床上唯一用于根除H.pylori的β-内酰胺类药物,也是各种三联或四联疗法中最常应用的抗生素。既往由于在阿莫西林耐药的H.pylori菌株中未检测到β-内酰胺酶活性,故认为H.pylori对阿莫西林的耐药与β-内酰胺酶无关,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研究认为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nin binding Proteins,PBPs)突变才是导致H.pylori对阿莫西林耐药的最主要原因。在已发现的3种高分子质量PBPs(PBP1、PBP2、PBP3)和6种低相对分子质量PBPs中,3种高相对分子质量PBPs突变被证实与H.pylori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有关,其中PBP1的突变在H.pylori对阿莫西林的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Qureshi等研究显示H.pylori对阿莫西林的耐药主要与PBP1的突变有关,Ser414Arg、Thr556Ser和Asn562是PBP1中最常见的3个氨基酸置换,提示针对这3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将有助于发现PBP1突变。国内朱振华等的研究也证实PBP1突变是H.pylori阿莫西林耐药的主要原因。Rimbara等研究证实PBP1、PBP2和PBP3的突变均与H.pylori对阿莫西林耐药有关,在PBP1突变的基础上PBP2和PBP3的突变进一步提高了H.pylori对阿莫西林的耐药水平。总之,PBPs突变是目前H.pylori对阿莫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临床上对于PBP1、PBP2和PBP3突变的检测,尤其是对PBP1突变的检测将有助于鉴别阿莫西林耐药株,避免阿莫西林耐药,导致治疗失败。
常规的药物敏感性分析,采用培养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繁琐,耗时长,需要3-7天的时间。PCR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产物通过测序判断突变直观准确;样本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活菌;如果是组织的话,只要少量的组织新鲜或石蜡包埋都可,所以本发明采用传统的PCR加一代测序检测幽门螺杆菌的PBPs的突变情况,从而判断β-内酰胺类药物在治疗幽门螺杆菌过程中耐药情况,为临床的个性话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耐药基因PBPs的引物,方法和应用,采用PCR加Sanger测序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幽门螺杆菌PBPs基因的突变情况,从而判断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杆菌的疗效。
一种检测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耐药基因PBPs的引物,包括扩增PBPs基因的引物,其碱基序列为:
PBP1-F1:TGTAAAACGACGGCCAGTGATTTTTTATGGTTTTATCGTTTTATTTT
PBP1-R1:AACAGCTATGACCATGGCCATAATACCCATGCCCAA
PBP1-F2:TGTAAAACGACGGCCAGTTTTTTTTGGGCATGGGTATTATG
PBP1-R2:AACAGCTATGACCATGGTTGGTAATCCAAATCTATCGTGAG
PBP1-F3:TGTAAAACGACGGCCAGTCTCACGATAGATTTGGATTACCAAC
PBP1-R3:AACAGCTATGACCATGTGYAAGGTTACAAGCCCTAAAA
PBP1-F4:TGTAAAACGACGGCCAGTTTTTAGGGCTTGTAACCTTRC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未经长沙艾迪康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016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