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FFC线缆用的补强板复合辊压工艺及使用其的FFC线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20307.9 | 申请日: | 2022-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94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政;郭伟林;贺才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H01B13/06;H01B13/22;H01B7/00;H01B7/02;H01B7/04;H01B7/08;H01B7/18;H05F3/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禾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79 | 代理人: | 罗凯欣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ffc 线缆 补强板 复合 工艺 使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FC线缆用的补强板复合辊压工艺及使用其的FFC线缆,包括以下步骤:S1)制得含有铝箔层、复合胶水层和载体PET层的第一半成品卷料;S2)制得一面涂覆有有色涂层的第二半成品卷料;S3)制得含有有色PET层、第二个复合胶水层、所述铝箔层、第一个复合胶水层和所述载体PET层的第三半成品卷料;S4)将所述第三半成品卷料熟化24小时;S5)制得补强板成品卷料;S6)根据需要的尺寸裁切;所述铝箔为10‑25μm的O态铝箔,两个复合胶水层的材质相同且厚度相差不超过2μm;避免铝箔起翘形成褶皱或气泡;使得采用以上工艺制备的补强板的FFC线缆,铝箔层的电阻值<20m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FFC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FFC线缆用的补强板复合辊压工艺及使用其的FFC线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电子产品和汽车制品中大量使用各种的FFC线缆,为了消除FFC线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静电积累,需要在导体的外围包覆导电层消耗或释放静电。
现有技术的FFC线缆采用铝箔作为导电层,铝箔的表面外露,导致铝箔容易被刮伤而受损,在裁切FFC线缆时,铝箔的切口部位容易产生毛刺,形成铝屑或铝丝,使FFC线缆存在短接或短路的风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FFC线缆用的补强板的复合辊压工艺,采用O态铝箔复合形成包括有色PET层、铝箔层和载体PET层的补强板,有效保护铝箔层,并避免出现切口部位的铝箔形成铝屑或铝丝。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使用以上FFC线缆用的补强板的复合辊压工艺制备的补强板制得的FFC线缆,具有良好的静电消除性能。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FFC线缆用的补强板的复合辊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五辊复合机和涂胶装置,通过五辊复合机的前后相隔的两个放卷装置分别对铝箔卷料和第一PET卷料进行送料,然后通过涂胶装置对铝箔卷料的一面涂覆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形成复合胶水层,再通过复合辊将铝箔的一面、复合胶水层和第一PET卷料的一面复合,采用烘道干燥,冷却收卷,制得含有依次排列的铝箔层、复合胶水层和载体PET层的第一半成品卷料;
S2)取另一卷PET卷料,通过涂胶装置对该PET卷料的一面涂覆有色涂层,干燥,冷却后收卷,制得一面涂覆有有色涂层的第二半成品卷料;
S3)采用五辊复合机和涂胶装置,通过五辊复合机的前后相隔的两个放卷装置分别对所述第二半成品卷料和所述第一半成品卷料进行送料,然后通过涂胶装置对一半成品卷料中的铝箔的另一面涂覆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粘合剂形成第二个复合胶水层,再通过复合辊将所述第二半成品卷料的另一面、第二个复合胶水层和所述铝箔的另一面复合,采用烘道干燥,冷却收卷,制得含有依次排列的有色PET层、第二个复合胶水层、所述铝箔层、第一个复合胶水层和所述载体PET层的第三半成品卷料;
S4)将所述第三半成品卷料置于熟化温度下熟化24小时;
S5)采用逗号涂布机在熟化的所述第三半成品卷料的所述载体PET层的外露面涂覆热熔胶层,干燥,冷却收卷,制得补强板成品卷料;
S6)根据需要的尺寸裁切所述补强板成品卷料,即制得所述FFC线缆用的补强板;
所述铝箔为10-25μm的O态铝箔,两个复合胶水层的材质相同且厚度相差不超过2μm。
具体的,步骤S1)中,由前至后,烘道的干燥温度分为三段控制,三段的干燥温度分别为60℃、100℃和120℃;复合辊的压力为0.35-0.55MPa,复合辊的表面温度为60-80℃,复合辊的线速度为15-20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莱尔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203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