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动车号牌用热转印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51940.4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92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郑小平;舒林飞;刘玫;王圣贤;胡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M5/382 | 分类号: | B41M5/382;B41M5/44;B05D7/00;B05D7/04;C09J7/25;C09J7/30;C09J7/40;C09J123/28;C09J127/06;C09J161/06 |
代理公司: | 浙江亿维律师事务所 33319 | 代理人: | 王乃苍 |
地址: | 3244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车 号牌 用热转印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动车号牌用热转印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包括PET基膜层、热转印层,PET基膜层与热转印层相互连接,热转印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型层、颜色层、背胶层,离型层由热塑性丙烯酸树脂A、聚乙烯蜡浆、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制得,颜色层由色粉、氯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三元共聚物、分散剂、丙烯酸树脂B制得,背胶层由氯化聚丙烯树脂、氯醋树脂、酚醛树脂、硅粉制得。本发明通过上述设计,使热转印薄膜能够低温烫印,生产效率更高,烫印牢度更高,烫印稳定性更高,烫印能耗更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烫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动车号牌用热转印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国内传统机动车号牌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丝网印刷工艺及辊涂印刷工艺,但这两种工艺在号牌制作当中会存在严重的VOC排放问题,影响操作者的健康,同时由于油墨干燥时间长等弊端,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号牌的成品制作,采用烫印膜热转印工艺,烫印膜在热转印过程中无VOC排放,对环境友好,符合环保要求,安全性高,同时也规避了传统辊涂工艺中油墨干燥时间长的弊端,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保护了操作者的健康。目前热转印工艺是国际上主流的机动车号牌生产制作工艺,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应用。从环保和综合成本角度,结合国外机动车号牌生产的主流方向来看,国内传统机动车号牌加工工艺也将从丝网印刷和辊涂工艺转变成烫印膜热转印工艺。
国内及国外采用烫印膜热转印技术制作号牌的过程中也发现传统热转印膜与机动车号牌的匹配性差,需要高温热转印,才能满足烫印牢度等要求,而长时间在高温负荷下容易使烫印设备出现胶辊老化,导致烫印稳定性下降及设备能耗过高等问题,故需要对此做出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烫印牢度与烫印稳定性难兼顾等缺陷,提供了新的一种机动车号牌用热转印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机动车号牌用热转印薄膜,包括PET基膜层、热转印层,PET基膜层与热转印层相互连接,所述热转印层包括依次连接的离型层、颜色层、背胶层,所述离型层由质量份数比为20~30:15~20:0.5~2:0.1~0.5的热塑性丙烯酸树脂A、聚乙烯蜡浆、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制得,所述颜色层由质量份数比为5~15:50~70:1~2:10~30的色粉、氯乙烯-醋酸乙烯-乙烯醇三元共聚物、分散剂、丙烯酸树脂B制得,所述背胶层由质量份数比为6~12:5~9:5~10:0.5~2的氯化聚丙烯树脂、氯醋树脂、酚醛树脂、硅粉制得。
PET基膜层用于作为热转印薄膜的载体,在热转印薄膜生产过程中也起到保护功能。热转印层用于作为机动车号牌的信息涂层,使机动车号牌能采用热转印工艺,代替了传统的丝网印刷工艺及油墨印刷工艺,无VOC排放,环保性更好,安全性更高,还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保护了操作者健康,降低了烫印能耗,提高了烫印稳定性。离型层使热转印层能与PET基膜层脱离,保障了热转印薄膜的转印特性,保障了生产效率。颜色层用于实现指定的颜色。背胶层用于与不同材质的机动车号牌粘合,保障了热转印薄膜的粘合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游道明光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19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