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应性强的X射线分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53916.4 | 申请日: | 202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8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D·贝克尔斯;亚历山大·哈尔陈科;米伦·加特什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尔文帕纳科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3/20 | 分类号: | G01N23/20;G01N23/223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王红英;杨明钊 |
地址: | 荷兰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应性 射线 分析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适应性强的X射线分析装置。X射线分析装置使用户能够执行多个X射线分析应用,以分析样品。该装置包括用于用X射线照射样品的X射线源,X射线源包括固体阳极和用于发射电子束的阴极。该装置还包括控制器和用于将电子束聚焦到阳极上的聚焦装置。控制器被配置为接收X射线分析应用信息,并基于X射线分析应用信息来控制X射线分析装置选择性地在第一X射线分析模式或第二X射线分析模式下操作。在第一X射线分析模式下,X射线源以第一操作功率操作,并且具有小于100μm的有效焦斑大小。在第二X射线分析模式下,X射线源以高于第一操作功率的第二操作功率操作,并且有效焦斑的面积大于在第一X射线分析模式下的有效焦斑的面积。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X射线分析的装置和方法。实施例特别涉及用于执行多个X射线分析应用的X射线分析装置。更具体地说,实施例涉及用于通过X射线衍射、X射线散射或X射线荧光执行对样品的分析的X射线分析装置。
背景
典型地,X射线产生设备(例如X射线管)包括阴极和阳极。阴极被布置成用电子束照射阳极的表面,并且从被照射的区域发射X射线。阳极的被照射的区域称为焦斑。
一些X射线管具有旋转阳极,其中阳极在操作期间旋转。其他一些X射线管具有固定阳极,该固定阳极在操作期间保持静止。
一般说来,X射线管包括壳体,该壳体包封阴极和阳极。在一些布置中,被电子束照射的阳极的表面相对于电子束以斜角倾斜。在这些布置中,从测量从X射线管发射的X射线束的测量设备观察到的焦斑的大小(称为“有效焦斑”)不同于阳极的被照射的区域的大小。有效焦斑的大小可以根据欧洲标准EN 12543:1999年(第1部分至第5部分)进行测量。
对于常规的固体阳极X射线管,在操作期间阳极的表面温度应远低于阳极的熔点(例如低100摄氏度),以便避免阳极损坏。因此,可以在有效焦斑的面积和最佳操作功率设置之间进行权衡。例如,在一些应用中,希望使用具有小面积的焦斑。为了适应这一点,同时避免对阳极的损坏,与具有较大焦斑的X射线管相比,适用于小焦点X射线管的最大功率相对较低。
X射线管的最佳操作功率设置——其是阳极和阴极之间的压降(操作电压,kV)和发射电流(mA)(即电子从阴极到阳极的流动)的组合—通常被确定为制造过程的一部分。最佳操作功率设置考虑了可能影响电子束的特性的各种因素。一个这样的因素是包围阳极和阴极的X射线管的内部几何形状。因此,每个单独的X射线管通常具有在制造期间确定的相关操作功率(例如,X射线管可以是“50瓦X射线管”)。这允许用户以某种方式操作X射线管,该方式将确保X射线管正确地工作,同时也确保可靠性和寿命。
用户通常基于要执行的特定X射线分析应用来选择用于X射线分析装置的X射线管。以这种方式,用户可以选择适合于相关X射线分析应用的X射线管。一些X射线分析应用,诸如大样品上的粉末衍射,可以使用具有大焦斑的X射线束来执行,从而实现相对高强度的测量。然而,其他一些X射线分析应用需要使用小焦点X射线管(例如具有小于300μm的有效焦斑大小的X射线管)。小焦斑意味着管在相对低的操作功率下操作,从而导致相对低的强度测量。例如,X射线衍射应用,诸如二维小角X射线散射(2D SAXS)、掠入射小角X射线散射(GISAXS)和微衍射测量,通常都使用微焦点X射线管(具有小于100μm的有效焦斑大小的X射线管)来执行。替代地,这些应用可以使用具有较大有效焦斑的X射线管结合准直光学元件来执行,该准直光学元件在X射线束照射样品之前减小X射线束的大小,这显著降低强度。
小焦点X射线管通常直接联接(即固定)到特定X射线分析应用所需的光学元件。
将希望能够使用X射线分析装置来执行多种不同类型的X射线分析应用,同时最小化对X射线分析装置的重新配置的需要。
概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X射线分析装置,用于通过测量X射线衍射和/或X射线荧光来执行多个X射线分析应用以分析样品,该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尔文帕纳科公司,未经马尔文帕纳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539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