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70992.6 | 申请日: | 2022-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8656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邓红平;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13/57 | 分类号: | C07D213/57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邢贤冬;徐冬涛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非尼拉敏 衍生物 合成 方法 | ||
1.一种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路线为:
其中,R为H、Cl或Br;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氮气气氛和碱存在的条件下,以乙腈为反应溶剂,在可见光照射下,式II所示的芳基烯烃、2-氰基吡啶和丙二腈由光催化剂催化反应得到式III所示的中间体;所述的碱为醋酸钠、苯甲酸钠;所述的可见光为蓝光;所述的光催化剂选自Ir(ppy)2(dtbbpy)PF6、fac-Ir(ppy)3;
步骤(2)、在氧气气氛下,以乙腈为反应溶剂,在碳酸钾存在的条件下,式III所示的中间体和盐酸二甲胺反应得到式IV所示的中间体;
步骤(3)、式IV所示的中间体与硼烷二甲硫醚进行还原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目标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芳基烯烃、2-氰基吡啶和丙二腈的摩尔比为2:(1~2):(1~2);所述的芳基烯烃和碱的摩尔比为2:1~1:1;所述的芳基烯烃和光催化剂的摩尔比为2:0.01~2:0.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芳基烯烃、2-氰基吡啶和丙二腈的摩尔比为2:1:2;所述的芳基烯烃和碱的摩尔比为2:1;所述的芳基烯烃和光催化剂的摩尔比为2:0.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光催化剂为Ir(ppy)2(dtbbpy)PF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蓝光由功率为36W、最大发射波长为475nm的蓝色LED灯带提供;蓝光能够透过反应装置,蓝色LED灯带环绕在反应装置外侧使蓝色LED灯带和反应装置外壁之间的距离为2~4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反应结束后,向反应液中加入硫酸亚铁水溶液,搅拌,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除去硫酸镁,减压除去溶剂,经正相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0:1~4:lv/v为洗脱剂,分离纯化得到式III所示的中间体;其中,所述的2-氰基吡啶和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6: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式III所示的中间体和盐酸二甲胺的摩尔比为1:1~1:2;
式III所示的中间体和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2~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式III所示的中间体和盐酸二甲胺的摩尔比为1:2;
式III所示的中间体和碳酸钾的摩尔比为1:4。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反应结束后,反应液中加入硫酸亚铁水溶液,搅拌,用二氯甲烷萃取,有机相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除去溶剂,经正相硅胶柱层析,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0:1~2:lv/v为洗脱剂,分离纯化得到式IV所示的中间体;其中,式III所示的中间体和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3:1~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式IV所示的中间体和硼烷二甲硫醚的摩尔比为1:2~1: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尼拉敏或其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式IV所示的中间体和硼烷二甲硫醚的摩尔比为1: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7099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布料染色用多功能活性底浆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上门核酸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