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构造在审
申请号: | 202211082130.5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91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若林充;宫本康史;元木正纪;辰田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34;B60R21/3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朴勇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构造 | ||
1.一种车体构造,是汽车的车体构造,在车辆前侧具备车头盖,其特征在于,具备:
左右一对后部溃缩盒,被安装在车体侧构件,从该车体侧构件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在第1规定载荷作用之前保持初始的形状,在作用有第1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压缩变形;以及
左右一对前部溃缩盒,从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向车辆前方延伸,在所述汽车发生碰撞时在作用有比所述第1规定载荷小的第2规定载荷的情况下压缩变形,
所述车头盖的前部位于比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体侧构件是支撑前悬架装置的悬架支撑构件,
在所述悬架支撑构件的前部,安装有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后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下侧横梁,在比所述前部溃缩盒靠下方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
下侧撞击吸收构件,分别支撑所述下侧横梁的车宽方向两侧,并且吸收车辆前后方向的撞击载荷,
所述下侧撞击吸收构件比所述车头盖的前部还向车辆前方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下侧横梁,在比所述前部溃缩盒靠下方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
下侧撞击吸收构件,分别支撑所述下侧横梁的车宽方向两侧,并且吸收车辆前后方向的撞击载荷,
所述下侧撞击吸收构件比所述车头盖的前部还向车辆前方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上侧横梁,该上侧横梁在比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且比所述后部溃缩盒靠上方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上侧横梁设有固定所述车头盖的前部的固定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上侧横梁,该上侧横梁在比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且比所述后部溃缩盒靠上方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上侧横梁设有固定所述车头盖的前部的固定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上侧横梁,该上侧横梁在比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且比所述后部溃缩盒靠上方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上侧横梁设有固定所述车头盖的前部的固定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上侧横梁,该上侧横梁在比所述后部溃缩盒的前部靠车辆后方且比所述后部溃缩盒靠上方的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上侧横梁设有固定所述车头盖的前部的固定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前部溃缩盒的前部,安装有在车宽方向上延伸的保险杠加强件,
所述车头盖的前部中的左侧部形成为,越靠近左端则越位于车辆后方,
所述车头盖的前部中的右侧部形成为,越靠近右端则越位于车辆后方,
所述车头盖的前部中的所述左侧部与所述右侧部之间的中间部形成为,在车宽方向上延伸,
所述后部溃缩盒位于所述车头盖的所述中间部的正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体构造,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横梁,从所述前部溃缩盒向上下方向分离而配置,在车宽方向上延伸;以及
撞击吸收构件,分别支撑所述横梁的车宽方向两侧,并且吸收车辆前后方向的撞击载荷,
所述撞击吸收构件位于所述车头盖的所述中间部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21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装置及制造发光装置的方法
- 下一篇:车体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