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建造方法及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11083591.4 | 申请日: | 2022-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62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向渊明;肖云凤;蒋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5/17 | 分类号: | E04B5/17;E04C5/06;E04G13/04;E04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李弱萱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出筋 桁架 钢筋混凝土 叠合 建造 方法 连接 结构 | ||
1.一种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建造方法,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底板以及与预制底板端部相连接的支座,所述预制底板与所述支座相对的一侧设有从预制底板内部延伸至所述支座内的底板钢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钢筋延伸至所述支座的一端设有锚固弯钩;所述支座包括彼此固定连接的梁纵筋与梁箍筋,所述梁箍筋沿所述梁纵筋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锚固弯钩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梁箍筋之间,并延伸至所述梁箍筋的内侧;所述锚固弯钩内设有与所述梁纵筋平行的锚固钢筋;所述锚固钢筋位于所述梁箍筋的内侧,并与锚固弯钩配合,使所述支座与预制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锚固弯钩的尾端的折弯角度不小于135°;所述锚固钢筋直径不小于底板钢筋直径;所述锚固钢筋上至少同时连接有3个锚固弯钩,锚固钢筋的两端伸出相邻锚固弯钩的长度不小于0.5倍底板钢筋之间的间距;
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建造:
S1、预制底板制备:在工厂制备预制底板,在预制底板中的底板钢筋的端部加工锚固弯钩;
S2、支座准备:在支撑体系上安装现浇梁模板,按设计要求进行梁纵筋与梁箍筋的加工制作,并绑扎固定形成现浇梁钢筋骨架,并将现浇梁钢筋骨架安装至现浇梁模板中;
S3、安装连接:将步骤S1中的预制底板吊装至现浇梁模板一侧的预定位置上方,并利用安装在现浇梁模板一侧的可调移位器调整现浇梁钢筋骨架的位置,使现浇梁钢筋骨架向远离预制底板的一侧移动或倾斜,扩大现浇梁钢筋骨架与预制底板的间距;再缓慢下放预制底板至支撑体系的预定位置上,预制底板固定在支撑体系上后,通过可调移位器再次调整现浇梁钢筋骨架的位置,使底板钢筋的锚固弯钩伸入梁箍筋内侧;
S4、锚固钢筋安装:在梁箍筋的内侧穿插锚固钢筋,使锚固钢筋平行于梁纵筋穿入锚固弯钩中,并将锚固钢筋与锚固弯钩绑扎牢固;
S5、向预制底板上和现浇梁模板中浇注混凝土,形成整体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钢筋伸出预制底板边缘的水平投影长度为不小于5倍所述底板钢筋的直径,且所述底板钢筋伸出预制底板边缘的水平投影长度不小于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弯钩的末端高度低于所述梁纵筋底面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底板至少有一侧设有所述锚固弯钩,且每侧的锚固弯钩通过锚固钢筋对应与该侧的支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移位器包括限位底座、主杆、拉力杆、挂钩;所述主杆转动设于所述限位底座上,所述限位底座与支撑体系固定连接;所述拉力杆一端与所述主杆铰接,另一端与挂钩连接,并通过挂钩与现浇梁钢筋骨架连接;预制底板放置时,通过转动主杆使现浇梁钢筋骨架向远离预制底板的一侧移动或倾斜,扩大现浇梁钢筋骨架与预制底板的间距,便于预制底板的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杆、拉力杆均为长度可调的伸缩杆;所述主杆上设有多个沿其轴向布置的铰接孔,所述拉力杆通过可拆卸的销轴连接于铰接孔中,并根据不同的梁高需求,选择不同高度的铰接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短出筋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底座的安放位置为:当现浇梁钢筋骨架的两侧均未安装预制底板时,所述限位底座卡装于现浇梁模板外侧的加固方木上;当在现浇梁钢筋骨架的一侧已安装预制底板而需在另一侧安装预制底板时,所述限位底座固定安装在已安装的预制底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08359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