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07896.4 | 申请日: | 2022-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5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马文峰;马良;杨冬冬;王天洋;张成;王思尧;张怡峰;杜冰;佟佰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淑秋;朱世林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线 量化 设计 方法 | ||
1.一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束拓扑结构优化,电器件布置及原理控制方案优化、附件选型优化、材料优化、工艺优化,降低线束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针对线束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轻量化方案,最终是否实施的评价方法,通过轻量化价重比及产品技术成熟度去判断、评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拓扑结构优化,是指采用整体式、功能分段式或区域分段式线束布置形式,采用合理的线束布置路径及走向;所述采用合理的线束布置路径及走向,具体指电动尾门控制器布置在车辆左后方,线束走向有优化空间;更改右撑杆线束走向,减少线束绕行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器件布置及原理控制方案优化,包括:
将导线数量较多、线径较粗的回路所连接的电器件布置在同侧临近的位置;
优化供电、接地分配;合理进行供电回路的合并及保险丝容量的设定,避免低负载供电回路挂在相对大的保险丝下所造成线束线径的冗余设计;结合各电器零件的电气功能、负载特性、安全等级,根据电器控制原理,进行整合优化、合并组合,减少保险丝和继电器的数量;接地点就近搭铁,合理规划布置位置及整合方案;
配电盒模块化设计:采用拼接式配电盒,根据配置需求增减继电器及保险插座;
同系统控制器、传感器、执行器尽量布置在同一段线束内,减少不同线束分段的对接回路数量;
电气功能集成:通过对各电气功能进行整合设计,减少电器件的数量,减少线束连接回路;
开关功能虚拟化:将部分实体开关集成在娱乐系统的大屏中,减少实物按键,减少线束连接回路;
总线技术应用:通过以太网、CAN总线、LIN线技术实现更多信号的传输,降低控制信号回路的数量,保证整车网络的电阻匹配,防止信号反射,在终端设置终端电阻,将终端电阻设计在作为标准配置的节点中,并且将该终端节点放置在整车线束最远端,同时对于总线的支线长度需满足标准要求;合理规划线束走线,避免绕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件选型优化,包括线种选型优化、线径设计优化、接插件及端子轻量化选型、保险丝及继电器轻量化选型、支架保护材料优化选型;
所述线种选型优化:在满足使用场景需求下优先选择超薄壁、细线径类型的导线,在易受干扰的信号回路中选择双绞线;
所述线径设计优化:优化导线线径,并考虑导线的承载能力及与保险丝的匹配性,及线束所处的环境温度、机械强度、振动耐磨等因素;
所述接插件及端子轻量化选型:在信号回路上连接器端子采用小电流0.64系列、中电流1.5系列或大电流2.8系列;
所述保险丝及继电器轻量化选型:选用小型化的保险丝和继电器;对于负载小于20A的供电回路,可选择超小型继电器,重量约10g;
所述支架保护材料优化选型:用高强度的塑料支架替代金属支架;利用车身上的固定结构或利用特殊定位件来代替塑料支架;取消左右A柱处的线束对接支架;对于部分密封性要求低的区域,用发泡材料替代橡胶件;在线束前期布置时,尽量地选取低简洁轻便的线束包裹材料及包裹方法。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材料优化:选择铝导线替代铜导线;对于电源动力线,使用铝排导线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电线束轻量化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艺优化:通过设计焊点的位置,延长信号的主回路,靠近具体的应用设备端设置焊点,减少焊点分支的长度;做好焊点平衡,单侧回路数多或线径较粗的回路尽量短,达到减短同一信号回路长度及粗度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未经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0789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