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异形双面胶异步对贴省料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16069.1 | 申请日: | 2022-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92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1 |
发明(设计)人: | 孟猛;王波;朱春华;张奎;钱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74 | 分类号: | B29C65/74;B29C65/78;B65H18/10;B65H5/02;B65H4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殷海霞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形 双面 异步 贴省料 工艺 | ||
1.一种异形双面胶异步对贴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送料:将放料卷上的原料双面胶输送至模切装置;
S2.模切:使用模切装置对原料双面胶进行模切,将需求部分和废料部分分离;
S3.输送:将模切后的原料双面胶输送向转贴刀;
S4.排废:利用废料回收卷将废料带卷起;
S5.转贴:将需求部分转贴至转贴移位组件,同时将离型膜层卷起回收;转贴移位组件包括移位导轨、输送带组件、水平维持组件;移位导轨为环形,数量为两个,对称设置;输送带组件在移动驱动组件的驱动下滑动定位在移位导轨上;水平维持组件为旋转电动执行器或磁铁结构,用于维持输送带组件的移动过程中的水平;转贴过程中,输送带组件依次移动至紧贴转贴刀的位置,承载从离型膜层上脱离的需求部分;
S6.二次转贴:将转贴移位组件上的需求部分转贴至转贴块上的转贴料带上;转贴块为三棱柱形,固定在支撑框架上,长度方向与送料辊组轴向相同,顶面为平面;
S7.对贴:需求部分与转贴料带的组合输送至贴合装置进行贴合,通过挤压或辊压的方式将两层膜压实;
所述转贴移位组件还包括移动驱动组件;
所述移位导轨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移位导轨结构相同,均为环形,整体形状为三角形,两移位导轨对称设置;
所述输送带组件的数量为四个及以上,每个移位导轨上的输送带组件的数量相同,输送带组件包括承载板、引导块、转动驱动轮和输送带;所述承载板滑动定位在所述移位导轨上;所述引导块的主体为三棱柱形,固定在承载板上,引导块的顶部为平面;
所述转动驱动轮定位在承载板上,为圆柱形轮体,内置电机,位于引导块下方;
所述输送带为环形带体,套设在引导块和转动驱动轮上;
所述输送带在转动驱动轮的驱动下移动;
所述水平维持组件为电机或磁铁,定位在输送带组件上,用于保障输送带组件在移动时其上表面始终保持水平;
设置有两个移位导轨的转贴移位组件能够将同一原料层模切出的双排的需求部分转贴成一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双面胶异步对贴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导轨包括水平导轨和连接导轨;所述水平导轨包括第一导轨部、第二导轨部和第三导轨部,所述第一导轨部和第三导轨部均为直导轨,二者相互平行;
所述第二导轨部一端固定在第一导轨部靠近第三导轨部的端部,另一端固定在第三导轨部靠近第一导轨部的端部;
两移位导轨的第一导轨部之间间距大于两移位导轨的第三导轨部之间间距;两移位导轨的第一导轨部相互平行;
所述连接导轨为V字形或L形导轨,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导轨部和第三导轨部上;
所述移位导轨用于限制输送带组件移动轨迹进而保证所述输送带组件移动至靠近转贴块位置时,输送带组件上的需求部分的两端距离转贴料带的边缘间距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形双面胶异步对贴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位导轨包括水平导轨和连接导轨,所述水平导轨为直导轨;所述连接导轨为V字形或L形导轨,两端分别固定在水平导轨的两端;两移位导轨的水平导轨之间的夹角为30至60度;所述转贴移位组件还包括距离调节组件;距离调节组件为伸缩杆结构,受控于控制单元,用于定时调整承载板和移位导轨之间的间距,进而保证所述输送带组件移动至靠近转贴块位置时,输送带组件上的需求部分的两端距离转贴料带的边缘间距相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形双面胶异步对贴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贴移位组件还包括距离调节组件,距离调节组件定位在承载板和移位导轨之间,用于依据实际需求调节承载板和移位导轨之间的间距,为伸缩杆结构。
5.如权利要求3至4任一所述的异形双面胶异步对贴省料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维持组件包括内置磁铁和吸附磁铁,二者均为板形,内置磁铁固定在引导块内部,数量与引导块的数量相同;
所述吸附磁铁定位在移位导轨正上方,定位在支撑框架上,与内置磁铁相互吸引,且内置磁铁与吸附磁铁相互平行;
通过吸附磁铁与内置磁铁的磁力维持输送带组件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可川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1606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