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车身顶盖的冲压站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23674.1 | 申请日: | 2022-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88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焦召明;王超;王留成;徐志同;高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鲁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22/02 | 分类号: | B21D22/02;B21D43/00;B21D45/02;B21D53/88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琨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78 | 代理人: | 王英杰 |
地址: | 250200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顶盖 冲压 | ||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提出一种汽车车身顶盖的冲压站,包括机床立柱、液压站、第一液压缸、活动座、上模组件、下模组件、支撑座和支撑台上,机床立柱的内壁设置有一对缓冲鼓,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座、上模体和减震件,下模组件包括下模座、第二液压缸、升降台和下模体,升降台的下方设置有辅助起模机构,升降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吹气通道,吹气通道的输入端设置有吹气管路,吹气管路的输入端设置有气压站,下模座的边角处设置有盲孔,盲孔中设置有缓冲定位机构,缓冲定位机构包括圆柱凸轮、导向块、弹簧和定位臂。本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定位准确性较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提高车间生产效率,适合大规模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车身生产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车身顶盖的冲压站。
背景技术
汽车车身的作用主要是保护驾驶员以及构成良好的空气力学环境。汽车车身结构从形式上说,主要分为非承载式和承载式两种。车顶盖是车厢顶部的盖板,中型货车和重型货车的顶盖一高度一般要大于轿车的顶盖。汽车车身顶盖的生产制造方式包括铸造、机加工和冲压成型。其中,冲压成型的顶盖尽管承重能力不是最高的,但由于车身顶盖的承重强度不是汽车最主要的,而冲压成型既能提高生产效率,又能满足一定的强度要求,所以在很多车间都采用冲压站对顶盖坯件进行冲压生产。
目前,冲压成型用到的冲压站以液压动力为主,液压动力驱动上下模具产生相对运动来对坯件进行冲压。不过,现有的冲压站存在的问题是,坯件被机械手送到冲压工位之后,冲压工位处的定位效果较差,而合模瞬间会出现原料偏移而导致冲压产品质量不合格,增加生产成本;再者,上下模在分模之后完全依赖机械手的多向动作来将产品取走,需要为机械手预留出较大的活动空间,机械手出现失误的概率也会增加,进而影响车间的实际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的冲压站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定位准确性较好、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且提高车间生产效率的汽车车身顶盖的冲压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发明提供的汽车车身顶盖的冲压站,包括一对机床立柱,所述机床立柱的顶部设置有液压站,所述液压站的动力执行端设置有第一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动端朝下且设置有活动座,所述活动座的底部设置有上模组件,所述上模组件的下方设置有下模组件,所述下模组件的底部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设置在支撑台上,所述机床立柱的内壁设置有一对缓冲鼓,所述缓冲鼓的鼓面与上模组件的侧面摩擦配合,所述上模组件包括空心的上模座,所述上模座的内侧中心设置有上模体,所述上模体与上模座之间设置有回形的减震件,所述下模组件包括空心的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内侧设置有四个均匀分布的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动端朝上且设置有连接块,四个所述第二液压缸的顶部设置有一个升降台,所述升降台的中心设置有与上模体配合的下模体,所述升降台上设置有多对关于下模体对称分布的条形口,所述升降台的下方设置有与条形口活动配合的辅助起模机构,所述升降台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吹气通道,所述吹气通道的输出端靠近下模体的边缘,所述吹气通道的输入端设置有吹气管路,所述吹气管路的输入端设置有气压站,所述下模座的边角处设置有盲孔,所述盲孔中设置有缓冲定位机构,所述缓冲定位机构包括圆柱凸轮,所述盲孔中设置有与圆柱凸轮配合的导向块,所述圆柱凸轮的顶部朝向上模座,所述圆柱凸轮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设置有与圆柱凸轮限位配合的定位臂,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圆柱凸轮的侧面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辅助起模机构包括多对起模臂,所述起模臂包括顶齿部,所述顶齿的末端设置有朝下模座的内壁倾斜的斜板部,所述斜板部的底部设置有平板部,所述平板部设置在支撑方管上,所述支撑方管水平设置在下模座的内侧。
作为优选,所述吹气管路包括与吹气通道连接的直管,所述下模座上设置有与直管上下活动配合的U形口,所述直管远离吹气通道的一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的输送路径上设置有过渡座,所述机床立柱上设置有与过渡座配合的安装口,所述软管的输入端与气压站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鲁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鲁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236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