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驱桥系统强度分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34432.2 | 申请日: | 2022-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040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4 |
发明(设计)人: | 黄勤;涂伟;王仕生;何帆影;李诺;李智威;熊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3 | 分类号: | G06F30/23;G06F30/15;G06F17/16;G06F119/12;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南昌旭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50 | 代理人: | 梁耀锋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驱桥 系统 强度 分析 方法 存储 介质 测试 设备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驱桥系统强度分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测试设备,该方法包括:根据几何数据和安装点数据构建与整车车辆对应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根据KC测试数据对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进行对标;获取整车车辆在各个工况下的路谱载荷,并基于对标好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对各个工况下的路谱载荷进行分解,得到电驱桥系统中各安装点的时域路谱载荷,每一时域路谱载荷均与一工况对应;根据各安装点在各个工况下的时域路谱载荷生成峰值载荷矩阵,并根据搭建好的有限元模型加载峰值载荷矩阵,以对电驱桥系统进行强度分析。本发明提出的电驱桥系统强度分析方法,能够全面可靠的对电驱桥进行强度分析,具有具有测试周期短和测试准确度高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零部件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驱桥系统强度分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及汽车行业竞争激烈,如何运用CAE手段对电驱动桥系统设计,并实现其轻量化,达到国家日趋严格的法规要求,成了关键因素。电驱动桥系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零部件,电驱动桥强度性能是确保驱动桥系统轻量化的基石。因此一套全面科学的强度仿真评估方法尤为重要。
目前各主机厂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主要应用三类方法对电驱桥系统进行强度分析:一、基于国标(QC/T522-2020商用车驱动桥总成)规定垂向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性能评估,该方法只在电驱桥的板簧座处加载垂向载荷,忽略了减震器、限位块和轮心载荷与实际受力不符合。二、基于有限元瞬态响应方法,在电驱桥系统的有限元模型的轮心处加载实测动态载荷,进行强度分析;该方法最大缺点是,计算量太大,用该方法分析时间是其他分析方法时间的十倍。三、基于企业内部标准,即垂直弯曲强度、制动工况、转弯工况及转弯制动工况,进行电驱桥系统的强度校核,该方法由于与整车耐久实验工况无任何相关联,不能充分评估耐久实验中的潜在风险,因此亟需一种全新的且符合实际要求的强度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驱桥系统强度分析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测试设备,以取代传统技术测试电驱桥系统强度的方法,具有测试周期短、测试准确度高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电驱桥系统强度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整车车辆几何数据和安装点数据,并根据所述几何数据和所述安装点数据构建与所述整车车辆对应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
获取所述整车车辆在KC测试台得到的KC测试数据,以根据所述KC测试数据对所述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进行对标;
对所述整车车辆进行多个工况下的耐久测试实验,以获取所述整车车辆在各个工况下的路谱载荷,并基于对标好的所述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对各个工况下的路谱载荷进行分解,得到所述整车车辆的电驱桥系统中各安装点的时域路谱载荷,每一时域路谱载荷均与一工况对应;
根据各安装点在各个工况下的时域路谱载荷生成峰值载荷矩阵,并根据搭建好的有限元模型加载所述峰值载荷矩阵,以对所述电驱桥系统进行强度分析。
综上,根据上述的电驱桥系统强度分析方法,通过设计全新的强度分析方法,以取代传统的强度测试方法,具有测试周期短和测试准确度高的优点。具体为,首先获取整车车辆的各种参数,以根据这些参数构建出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同时进行KC测试,以得到KC测试数据,进而将得到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进行对标优化,再在多个工况下对多个整车车辆进行耐久测试实验,进而得到多种路谱载荷,同时利用对标好的多体动力学整车模型将所有的路谱载荷进行分解,以达到规避载荷不准确和安装点载荷不全的问题,进而得到各个安装点的时域路谱载荷,再利用各个工况下的时域路谱载荷生成峰值载荷矩阵,再基于峰值载荷矩阵进行强度分析,由于该峰值载荷矩阵直接与整车耐久载荷相关联,通过构建该峰值载荷矩阵,以直接用于强度评估,进而实现测试周期短和测试准确度高的优点,从而为汽车电驱桥系统的开发提供全面可靠的强度分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344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