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功耗供电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40623.X | 申请日: | 202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541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陆秦龙;白胜天;徐红如;李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英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F1/56 | 分类号: | G05F1/56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舒丁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耗 供电 电路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低功耗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第一MOS管,第一MOS管的漏极用于与电源电路连接,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源极短接,用于将流经第一MOS管的电流限制在第一预设值以下,其中,第一MOS管的导通阈值电压为零;第二MOS管,第二MOS管的漏极与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栅极短接,用于将第一MOS管的栅极电压固定为第二预设值,以使第一MOS管工作在饱和区;供电输出电路,分别与电源电路、第二MOS管的栅极、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MOS管,将整个电路的电流限制的很小,而通过设置第二MOS管,保证了第一MOS管能够稳定的正常工作,从而使得整个供电电路的功耗极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功耗供电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和集成度越来越高,而随之带来的也是集成电路的功耗越来越大。而电子设备通常是由充电电池进行供电的,电池的容量有限,因此,需要电源管理电路来保证电子设备的合理供电并且电源管理电路的功耗需要尽量的低。而LDO(low dropout regulator,低压差线性稳压器)电路作为电源管理电路中的关键部分,对于超低功耗的应用领域,需要满足低功耗需求的LDO电路,因此,如何提供低功耗的LDO电路,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工作电流极低,从而功耗也极低的低功耗供电电路。
一种低功耗供电电路,包括:电源电路;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和源极短接,用于将流经所述第一MOS管的电流限制在第一预设值以下,其中,所述第一MOS管的导通阈值电压为零;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和栅极短接,用于将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电压固定为第二预设值,以使所述第一MOS管工作在饱和区;供电输出电路,分别与所述电源电路、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用于基于流经所述第一MOS管的电流、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电压,将所述电源电路的供电电压转换为设定值输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供电输出电路包括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第一电阻模块、第二电阻模块,所述第三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与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参考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三MOS管,用于基于流经所述第一MOS管的电流,在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输出基准电压;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和所述第二电阻模块用于对所述基准电压进行分压,以在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二端输出第一供电电压;所述第四MOS管,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在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输出反馈电压,调整所述基准电压,以使所述第一供电电压维持在预设范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阻模块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五MOS管,上一级的第五MOS管的漏极与下一级的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最上一级的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连接,最下一级的第五MOS管的漏极与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五MOS管为PMOS管,各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和漏极短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阻模块包括:多个级联的第五MOS管,上一级的第五MOS管的漏极与下一级的第五MOS管的源极连接,最上一级的第五MOS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一电阻模块的第一端连接,最下一级的第五MOS管的漏极与所述参考地连接,其中,所述第五MOS管为PMOS管,各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和漏极短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英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英锐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406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