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750MPa级别冷轧复相钢的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48247.9 | 申请日: | 2022-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065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任东;刘培星;侯晓英;张磊;金光宇;高兴昌;陈钢;胡华东;王硕;亢业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8/02 | 分类号: | C21D8/02;C22C33/04;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6;C22C38/28;C23C2/06;C23C2/40;B23K26/21;C21D1/2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李少俊 |
地址: | 2768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750 mpa 级别 冷轧 复相钢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冷轧复相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50MPa级别冷轧复相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冶炼后的铁水精炼、热轧卷取、酸轧后获得复相钢冷硬卷;复相钢冷硬卷经连续退火处理获得连退冷轧复相钢,或者,复相钢冷硬卷经镀锌处理后获得镀锌冷轧复相钢。本发明制得的750MPa级别冷轧复相钢成品冲压成型性能良好,同时兼具优异的扩孔、翻边、折弯性能,综合性能优异,可以弥补现有780兆帕级别冷轧双相钢与复相钢的不足,并实现替代,该产品可以极大的满足市场需求,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轧复相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750MPa级别冷轧复相钢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轻量化,节能减排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总趋势,近年来冷轧高强钢在汽车零部件制造中所占比例逐步加大,高强度级别冷轧双相钢与冷轧复相钢需求量成上升趋势。现有780MPa级别冷轧双相钢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其屈服强度420~500MPa,其屈强比(小于0.6)较低,延伸率为15%~20%,所以具有较好的冲压成型性,其扩孔率一般小于40%,所以不适用扩孔、翻遍、折弯零部件的成型。现有780MPa级别冷轧复相钢组织为铁素体+马氏体+贝氏体,其延伸率仅有11%~16%,冲压成型性能较780MPa级别冷轧双相钢差,其实际屈服强度一般在580-700MPa之间,屈强比高,实际值大于0.7,而扩孔、折弯性能优于780MPa级别冷轧双相钢。
汽车零部件设计越来越精密化、复杂化,成型性要求越来越高,同时零部件成型过程中冲压、扩孔、翻遍、折弯往往同时存在,如上分析,而目前现有780MPa级别冷轧双相钢与780MPa级别复相钢均不能兼备优良的冲压成型性和优异的扩孔、翻遍、折弯性能。如CN113444972A提供了一种低成本600MPa级热镀锌复相钢板及其制备方法,该发明通过合理的成分及工艺设计解决现有600MPa级热镀锌复相板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不能实现750MPa级别复相钢的生产,同时该专利不能用于同级连退复相钢的生产;公开号CN105950984A提供了一种650MPa级热轧复相钢及其制备方法,根据其生产技术方案并不能实现冷轧复相钢的生产。
发明内容
针对780MPa级别冷轧双相钢与复相钢冲压、扩孔、翻边、折弯等性能不能兼得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750MPa级别冷轧复相钢的生产方法,所得冷轧复相钢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同时兼具优异的扩孔、翻遍、折弯性能,适用性更强。
本发明提供一种750MPa级别冷轧复相钢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冶炼后的铁水精炼、热轧卷取、酸轧后获得复相钢冷硬卷;复相钢冷硬卷经连续退火处理获得连退冷轧复相钢,或者,复相钢冷硬卷经镀锌处理后获得镀锌冷轧复相钢。
进一步的,铁水精炼后铸坯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化学成分:C 0.095%~0.130%,Si 0.55%~0.75%,Mn 2.1%~2.3%,Alt 0.065%~0.085%,Cr 0.10%~0.25%,S≤0.015%,P≤0.025%,Ti≤0.005%、Nb≤0.005%,余量为Fe。
本发明主要成分设计原理如下:
C元素的决定退火过程奥氏体含量,影响冷却形成的马氏体量,C含量过低易导致成品强度不够,C含量过高快冷过程马氏体量增多,影响材料冲压效果,快冷过程为获得一定贝氏体量,本发明C含量设计在0.095%~0.130%;
Si元素在钢中起到一定的固溶强化作用,Si含量过高影响高强钢表面质量,容易导致热轧表面硬化铁皮增多,引起成品表面降级,同时Si含量增加会使得奥氏体淬透性增强,材料强度偏高,本发明Si含量设计在0.55%~0.75%;
Mn元素同C、Si元素具有相同作用,Mn对奥氏体稳定性及淬透性影响较大,Mn含量过高提升材料硬度和强度,但塑性受损,材料延伸率降低,本发明Mn含量设计在2.1%~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钢铁集团日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4824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