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交点孔精加工柔性试刀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69040.X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466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发明(设计)人: | 李福稼;霍超;徐智峰;黄宁;韩野;曹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代理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戴风友 |
地址: | 110034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点 精加工 柔性 夹具 | ||
1.一种交点孔精加工柔性试刀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柱(2)、上部横梁(3)、上部轨道(4)、下部轨道(5)、刀架及后导支架(6)、后导及试刀件支架(7)、前导及试刀件支架(8)、后部后导钻套(9)、前部后导钻套(10)、前导钻套(11)、试刀件固定螺栓(12)、钻套固定螺栓(13)、支架夹紧器(14)和限位柱(15);
所述的底座(1)、支柱(2)及上部横梁(3)为夹具的主要支撑结构;
上部轨道(4)、下部轨道(5)为实现刀架及后导支架(6)、后导及试刀件支架(7)和前导及试刀件支架(8)的移动而设置;
刀架及后导支架(6)后部圆孔,用于固定自动进给钻或大功率风钻,前部圆孔用于固定刀具后导钻套;后部圆孔到前部圆孔间距离为462mm,以便有足够空间放置大功率风钻,并精准模拟特定精加工工况;
后导及试刀件支架(7)后部圆孔孔径40mm,用于安装刀具后导钻套;前部圆孔孔径同为40mm,用于安装试刀件;为精准模拟精加工工况,前部圆孔与后部圆孔距离为20mm;
前导及试刀件支架(8)后部圆孔孔径40mm,用于安装试刀件,前部圆孔孔径同为40mm;为精准模拟特定精加工工况,前部圆孔与后部圆孔距离为20mm;
后部后导钻套(9)、前部后导钻套(10)内孔用于固定精加工刀具的后导,外圆用于与支架固定;所有钻套用紧固件与支架连接;
前导钻套(11)内径用于固定精加工刀具的前导,外圆用于与支架固定;前导钻套(11)内径为Φ6H8、外径为Φ40的钻套,厚度为34mm,以保证安装后,刀具前导与试刀件距离为10mm,精确模拟特定精加工工况;其余前导钻套(11)内厚度均为24mm;
试刀件固定螺栓(12)、钻套固定螺栓(13)分别用于固定试刀件及前后导钻套,防止其转动或轴向串动;其中试刀件固定螺栓(12)需穿过试刀件及支架上的螺栓孔,拧紧螺栓固定试刀件;钻套固定螺栓(13)穿过支架螺栓孔,螺栓头压紧钻套,拧紧螺栓完成固定;
所述的支架夹紧器(14)用于固定支架在轨道上的位置,防止其在试刀期间沿轨道轴向串动;顺时针旋转夹紧器为夹紧,逆时针旋转为松开;所述的限位柱(15)用于限制支架在轨道上的活动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交点孔精加工柔性试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部后导钻套(9)有内径Φ14H11、Φ14.5H11、Φ15H11、Φ15.5H11、Φ15.7H9、Φ15.8H9、Φ15.9H9、Φ15.95H8、Φ16H8、外径Φ40九种不同尺寸系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交点孔精加工柔性试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部后导钻套(10)有内径为Φ16H7、Φ18H7,外径Φ40两种不同尺寸系列,以适应不同后导直径的精加工刀具。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交点孔精加工柔性试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导钻套(11)有内径为Φ6H8、Φ12H8、Φ14H8、Φ16H8,外径Φ40四种不同尺寸系列,以适应不同前导直径的精加工刀具;其中内径为Φ6H8、外径为Φ40的钻套,厚度为34mm。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交点孔精加工柔性试刀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导钻套(11)有内径为Φ6H8、Φ12H8、Φ14H8、Φ16H8,外径Φ40四种不同尺寸系列,以适应不同前导直径的精加工刀具;其中内径为Φ6H8、外径为Φ40的钻套,厚度为34mm。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交点孔精加工柔性试刀夹具的使用方面,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第一步:安放夹具:
用吊挂将夹具吊运至工作台上,确认夹具在工作台上放置平稳后,移除吊挂;
第二步:安装试刀件:
松开支架上的夹紧器,沿轨道移动支架,为安装试刀件、支架及风钻、刀具提供足够空间;
根据精加工工况,在后导及试刀件支架(7)、前导及试刀件支架(8)上安装试刀件,确认试刀件与支架连接牢固;
第三步:安装钻套
在前导及试刀件支架(8)上安装刀具前导钻套,确认前导钻套与支架连接牢固;将刀具前导固定在前导钻套上,根据试刀工况不同,在后部后导钻套(9)或前部后导钻套(10)安装后导钻套,确认后导钻套与支架连接牢固;将刀具后导安装在后导钻套上,完成钻套及刀具的安装;
第四步:安装刀具及大功率风钻/自动进给钻
根据试刀工况不同,安装大功率风钻或者自动进给钻;安装自动进给钻时,将自动进给钻固定在刀架及后导支架(6)后部圆孔上,安装大功率风钻时,将大功率风钻放置于刀架及后导支架(6)中间手持;连接自动进给钻/大功率风钻与刀具,确认刀具与自动进给钻/大功率风钻连接牢靠;
第五步:调整支架位置:
松开支架上的所有支架夹紧器(14),确认所有支架处于可以沿轨道自由移动的状态;依据试刀工况,将刀架及后导支架(6)、后导及试刀件支架(7)和前导及试刀件支架(8)沿轨道移动至指定位置;确认所有支架间距离准确无误后,拧紧所有支架上的支架夹紧器(14),确认所有支架已处于夹紧状态;
第六步:开始试刀:
连接大功率风钻/自动进给钻的气源,确认连接正确后,开启大功率风钻/自动进给钻;以固定的进给速度,保证大功率风钻/自动进给钻向前进给,开始试刀操作;
试刀过程依据试刀工况更换前后导钻套及刀具,在试刀接近终孔时,及时取出试刀件,用塞规或内径千分尺检查内孔精度;
第七步:结束试刀
卸下试刀件及前后导衬套,在试刀件上做好试刀结果标记后妥善保管;松开支架夹紧器,清洁试刀支架及工作台上的切削液污渍,确认清洁干净后结束试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690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