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输液护理系统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72524.X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4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蔡小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172;G06K17/00;G06N20/00;G06V20/00;G16H40/67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雏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474 | 代理人: | 周月霞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输液 护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输液护理系统与方法,属于智慧医院技术领域,具体包括:在护士站读取待输入的吊瓶的重量,并基于吊瓶的重量确认所述吊瓶输入的时间;基于病人的年纪、疾病的严重程度、身体自理能力,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得到病人的身份特征,并基于病人的身份特征与吊瓶输入的时间确认吊瓶的输入时间阈值,并当吊瓶输入的时间大于输入时间阈值时,采用病房的吊瓶重量测量装置与图像处理装置相结合,确认吊瓶的剩余输入时间;当吊瓶的剩余输入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提醒所述护士站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提升了测量的准确性以及病人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智慧医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输液护理系统与方法。
背景技术
输液和注射是保持危重病人体液平衡的重要治疗方法,也是医院在平时的治疗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全国的医院中,每天需要输液的病人不计其数,因为输液不当导致的医疗事故时有发生,正确的输液方式直接关乎病人治疗效果的好坏。麻醉输液和ICU输液是比较特殊的输液方式,在输液过程中稍有疏忽,都会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甚至会造成病人的死亡。
为了实现对病人的输液过程的在线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在硕士论文《基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输液进程监控系统》中作者倪圣喆设计了一种基于重量的输液监测器,通过这个输液监测器可以将输液的重量数据及相关操作情况实时的传输到服务器端,护士站的客户端可以实时接收输液监测数据,并根据输液监测数据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但是却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忽视了不同病人的差异,对于不同年纪、疾病严重程度的病人设置相同的换药告警阈值,从而有可能会导致部分疾病严重程度较为严重以及年纪较大的病人不能准时换药,从而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仅仅依靠重量监测,不仅准确率不高,而且耗电量较大,容易出现电池更换不及时导致的无法正常进行监测,从而使得无法准确可靠的实现对输液过程的监测。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智能输液护理系统与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输液护理系统与方法。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输液护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
S11在护士站读取待输入的吊瓶的重量,并基于所述吊瓶的重量确认所述吊瓶输入的时间;
S12基于病人的年纪、疾病的严重程度、身体自理能力,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预测模型得到所述病人的身份特征,并基于所述病人的身份特征与所述吊瓶输入的时间确认吊瓶的输入时间阈值,并当所述吊瓶输入的时间大于输入时间阈值时,采用病房的吊瓶重量测量装置与图像处理装置相结合,确认所述吊瓶的剩余输入时间;
S13当所述吊瓶的剩余输入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提醒所述护士站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通过在护士站对吊瓶的重量进行读取,并根据读取结果得到所述吊瓶的输入时间,采用病人的身份特征以及吊瓶输入的时间得到吊瓶的输入时间阈值,从而解决了原有在阈值设定时未考虑不同病人的身份差异从而导致的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身体伤害的技术问题,从而使得更有针对性的对病人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采用病房内的吊瓶重量测量装置与图像处理装置相结合的方式对吊瓶的剩余输入时间进行确定,从而解决了原有的仅仅采用一种测量方式导致的准确度不高的问题,而且通过输入时间阈值的设置,解决了原有的耗电量大的技术问题,当吊瓶的剩余输入时间小于第一时间阈值时,提醒所述护士站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从而使得可以准确针对性的对病人提供护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了护理的水平和质量。
通过基于病人的年纪、疾病的严重程度、身体自理能力构建病人的身份特征,并根据病人的身份特征搭建吊瓶的输入时间阈值,从而使得可以针对性的对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对于某些年纪较大,而且严重程度较为严重的病人,身份特征越小,将输入时间阈值设置的更小,保证了病人能够得到优先护理,提高了病人的体验,减少了对病人的损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25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型膜去除方法及柔性电路板
- 下一篇:一种3-硝基-4-氟苯甲醚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