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73033.7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92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梅;王甫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冬梅 |
主分类号: | E05F15/611 | 分类号: | E05F15/611;E05F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71052 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韩村***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撑杆 阻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涉及尾门撑杆阻尼器技术领域,包括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所述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的内侧偏上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和液压伸缩杆的衔接处设置有对接伸缩防滑圈。本发明当气流在进行上升的时候,配合三角两侧分化条对上升的气流进行两侧分化,将其灌输到空心矩形条的内部去,配合冷却机对其进行降温,再通过弧形分化冷却条对一些流动的气体进行两侧分化,增加冷却效率,具备了对阻尼器的内部进行降温的特点,解决了阻尼器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内部会产生高温,会导致其使用效率的问题,达到了对阻尼器的内部进行降温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尾门撑杆阻尼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
背景技术
汽车尾门的传统上是由驾乘者解锁后,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开启或关闭的,当中是通过气动撑杆来实现的。国内现有的汽车中,大多均为使用气动撑杆,只有较高规格的车型才使用电动尾门,而电动尾门是通过电动撑杆实现的,电动撑杆是传统气动撑杆改进的产物,是汽车尾门开闭实现智能化舒适性发展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为气动撑杆的内部会因为外界的灰尘进入到内部去,从而导致内部出现堵塞的问题。
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9429839U一种应用在汽车尾门电动撑杆的阻尼器,包括底座、波形弹簧、垫片、摩擦片、齿轮和花键轴。本发明提供一种阻尼器,其目的是应用于车辆尾门的电动撑杆上,市面上现有的部分电动撑杆在工作中若尾门重力转矩大于撑杆弹簧转矩和系统阻力转矩时,尾门便会出现下降的问题,反之,当撑杆弹簧转矩大于尾门重力转矩和系统阻尼转矩时,门会出现上弹的情况,上述缺陷在手动开关尾门和尾门静止悬停时会出现,若用户在尾门下搬运物品时尾门发生此类问题,所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计的。所以本发明通过在电动撑杆中增加阻尼器来使尾门达到悬停效果,和使其更加稳定。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电动撑杆是传统气动撑杆改进的产物,是汽车尾门开闭实现智能化舒适性发展的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为气动撑杆的内部会因为外界的灰尘进入到内部去,从而导致内部出现堵塞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器,包括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所述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的内侧偏上外表面上活动套接有液压伸缩杆,所述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和液压伸缩杆的衔接处设置有对接伸缩防滑圈,所述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的底部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冷却器,所述冷却器的底部边缘位置上固定连接有气体导流管,所述气体导流管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的外表面上。
所述液压伸缩杆位于电动尾门撑杆阻尼外壳内侧的一端上设置有挤压伸缩密封套圈,所述挤压伸缩密封套圈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力伸缩软柱,所述挤压伸缩密封套圈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外套圈,所述外套圈的外表面上开设有空槽,所述弹力伸缩软柱的一端穿过空槽延伸至外套圈的外表面上,所述弹力伸缩软柱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半圆挤压防护软层。
所述冷却器的顶部内侧外表面上固定安装有搭接冷却板,所述搭接冷却板的顶部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弹力冷却条。
所述半圆挤压防护软层的内部开设有内陷空槽,所述内陷空槽的一侧内表面上开设有半圆凹槽,另一侧所述内陷空槽的内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空心弹力软块,所述空心弹力软块的一端搭接在半圆凹槽的一侧内表面上,所述半圆挤压防护软层的左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搭接固定板。
所述弹力冷却条包括搭接条,所述搭接条的前后两侧外表面上开设有内陷方形凹槽,所述内陷方形凹槽的内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空心矩形条,所述空心矩形条的内侧外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冷却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冬梅,未经张冬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30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