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精轧带钢尾部分段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1178465.7 | 申请日: | 2022-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69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何海楠;王晓晨;丁吉杰;徐冬;杨荃;戴卓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B37/72 | 分类号: | B21B37/7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广友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11237 | 代理人: | 张仲波;付忠林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视觉 带钢 尾部 分段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精轧带钢尾部分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机器视觉技术,得到带钢运行过程中的实时跑偏量;
通过带钢出口设定宽度和设定厚度,确定宽度调节系数和厚度调节系数;
基于实时跑偏量、宽度调节系数和厚度调节系数,计算跑偏调平值;
根据不同的咬钢状态,对跑偏调平值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后的跑偏调平值进行分配,使得相应机架按照所分配的跑偏调平值对带钢运行轨迹进行修正;
所述宽度调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所述厚度调节系数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KW为宽度调节系数;KT为厚度调节系数;Wset为F7机架出口设定宽度;Tset为F7机架出口设定厚度;Wmax、Wmin分别为宽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产线所能轧制的带钢宽度规格;Tmax、Tmin分别为厚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表示产线所能轧制的带钢厚度规格;Wmax_coef、Wmin_coef分别为宽度调节系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Tmax_coef、Tmin_coef分别为厚度调节系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所述跑偏调平值的计算公式为:
ΔS=KW×KT×KE×ΔD
其中,ΔS为跑偏调平值;KW为宽度调节系数;KT为厚度调节系数;KE为调控功效系数,表示辊缝调节压下,带钢实际变形程度;ΔD为实时跑偏量;
所述根据不同的咬钢状态,对跑偏调平值进行优化,包括:
通过下式对跑偏调平值进行优化:
ΔS=KW×KT×KE×ΔD×Ksection
其中,Ksection为根据咬钢状态设定的分段控制系数,用于改变带钢调节量;
所述对优化后的跑偏调平值进行分配,包括:
对于上游F2、F3机架,将优化后的跑偏调平值分别按照第一预设比例系数和第二预设比例系数下发至后续两机架,通过三机架联调,对带钢运行轨迹进行修正;
对于下游F4、F5、F6机架,当处于第一控制阶段时,将优化后的跑偏调平值分别按照第三预设比例系数和第四预设比例系数下发至后续两机架;当处于第二控制阶段时,将优化后的跑偏调平值按照第五预设比例系数下发至后续一机架;当处于第三控制阶段时,优化后的跑偏调平值只下发至当前机架;其中,
对于F4机架,F1抛钢到F2抛钢为第一控制阶段;F2抛钢到F3抛钢为第二控制阶段;F3抛钢到F4抛钢为第三控制阶段;
对于F5机架,F2抛钢到F3抛钢为第一控制阶段;F3抛钢到F4抛钢为第二控制阶段;F4抛钢到F5抛钢为第三控制阶段;
对于F6机架,F3抛钢到F4抛钢为第一控制阶段;F4抛钢到F5抛钢为第二控制阶段;F5抛钢到F6抛钢为第三控制阶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科技大学,未经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84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