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负极材料连续烧结工艺及其烧结炉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79026.8 | 申请日: | 2022-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45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童晓明;童少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大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32 | 分类号: | C04B35/532;C04B35/622;C04B35/64;F27B14/08;F27B14/10;H01M4/38 |
代理公司: | 武汉华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7 | 代理人: | 钱春虎 |
地址: | 4388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负极 材料 连续 烧结 工艺 及其 烧结炉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硅基负极材料连续烧结工艺及其烧结炉,包括以下步骤:1)备料:装备高纯石墨粉、高纯硅粉和改性沥青;2)混合:取高纯石墨粉与高纯硅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余下添加改性沥青,再次充分搅拌混合均匀:3)烧结:将混合好的物料装耐到高温坩埚中。该硅基负极材料连续烧结工艺及其烧结炉,通过设置第一转动机构、框体、第二转动机构、盒体和坩埚,第一转动机构带动框体、第二转动机构、盒体和坩埚进行竖直方向旋转,第二转动机构带动盒体和坩埚进行水平方向旋转,使坩埚同时进行竖直方向旋转和水平方向旋转,使不同位置坩埚内部的物料受热更加均匀,提高了硅基负极材料成品的品质,从而具备均匀加热的优点,方便了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基负极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硅基负极材料连续烧结工艺及其烧结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能源危机意识的增强,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储能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锂离子电池因其容量密度高、循环长、稳定性高的特点得以广泛的利用,随着电子产品广泛应用和电动汽车的蓬勃发展,锂离子电池的市场日益广阔,但同时对锂离子电池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国内锂电行业主要是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材料,硅基负极相比于常见的人造石墨负极,其受益于硅更高的能量密度(4200mAh/g),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石墨类负极材料,但它的理论比容量仅为372mAh/g,无法满足市场对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密度的需求,能存储多达9倍的锂离子,从而大幅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在生产硅基负极材料时,需要将物料装入到坩埚的内部,然后再放入到烧结炉的内部进行加工,可是坩埚通常静置在烧结炉的内部,导致不同位置坩埚内部的物料受热不均匀,影响了硅基负极材料成品的品质,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基负极材料连续烧结工艺及其烧结炉,具备均匀加热等优点,解决了在生产硅基负极材料时,需要将物料装入到坩埚的内部,然后再放入到烧结炉的内部进行加工,可是坩埚通常静置在烧结炉的内部,导致不同位置坩埚内部的物料受热不均匀,影响了硅基负极材料成品品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硅基负极材料的连续烧结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备料:装备高纯石墨粉、高纯硅粉和改性沥青;
2)混合:取高纯石墨粉与高纯硅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余下添加改性沥青,再次充分搅拌混合均匀;
3)烧结:将混合好的物料装耐到高温坩埚中,然后放入到连续高温无氧烧结炉,坩埚在在炉内缓慢升温,200-300℃改性沥青充分熔融,使坩埚边缘到中心部位均匀受热,沥青均匀包裹在高纯石墨和高纯硅粉表面,制品经包裹后连续升温至1200-1300℃,然后在1200-1300℃恒温充分无氧烧结;
4)冷却:烧结后的物料经保护气体冷却、缓慢间接冷却后出炉,可直接成为能量密度高且充电时间短的锂电负极材料产品。
进一步,所述高纯石墨粉的质量百分比为70-80%,所述高纯硅粉的质量百分比为10-15%。
进一步,所述200-300℃烧结的时间为8-10小时,所述连续升温至1200-1300℃的过程中烧结的时间为20-30小时,所述在1200-1300℃区域中烧结的时间为10-15小时。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基负极材料的烧结炉,包括烧结炉本体,所述烧结炉本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一转动机构上设置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底壁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的顶部设置有多个盒体,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坩埚,所述盒体的内部设置有定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大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大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790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