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0062.4 | 申请日: | 202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80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向东;孙世奇;栾朝翔;孟志明;郑晓健;王毅;朱京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87 | 分类号: | E21D9/087;E21D9/06;E21D9/093;E21F1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苗峻 |
地址: | 25000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盾构 tbm 整机 长距离 快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其采用采用盾构/TBM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全线利用盾构/TBM自身的推进油缸在钢棒的反力作用下牵引台车同步前移,导台上设置有轨道组,轨道组以6米为一组,一组轨道组包括有台车轨道和平板车轨道,台车轨道和平板车轨道均铺设在型钢轨道支撑上,且平板车轨道位于台车轨道内侧;在盾构/TBM出洞到后配套台车拖出隧道期间在盾构/TBM的设备桥范围内先铺设一组轨道组,空推每完成6米,在台车前再铺设一组所述轨道组,依次循环;每推进6米完成后进行轨道组拆除并利用卷扬机和平板小车将轨道组循环向前倒运。本发明方法施工简单、施工速度快,施工效率高,安全快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主要用于盾构/TBM隧道空推过站施工,属于盾构/TBM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迅猛发展,盾构法在轨道交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盾构法隧道施工中,TBM开始逐步应用于城市地铁硬岩区间施工以取代传统的矿山法施工。TBM施工时需连续掘进多个区间,在两个区间之间需进行TBM转场。传统的盾构或TBM空推速度较慢,效率低下,单班的空推速度一般在25-35米左右,极大地制约了整体施工进度,同时增加了施工成本。在TBM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地铁施工背景下,如何安全、优质、高效、快速、经济地完成TBM的转场是保证TBM能够连续施工,保持机械化施工安全、快速等方面优势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施工方法简单、施工速度快,效率高、安全快捷、施工费用低的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盾构/TBM整机长距离快速过站的方法,包括导台,导台上预埋有主机导轨,盾构/TBM位于导台上,其特征是:盾构/TBM的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盾构/TBM出洞后在盾尾内侧底部设置两块连接在一起的标准环管片,并采用厚3mm、宽50mm的扁铁将标准环管片与盾构/TBM底部的推进油缸的撑靴连为一个整体,在所述标准环管片后部的导台上固定设置有前后两排钢棒,每排有两根钢棒,前后两排钢棒之间采用型钢搭接为一体,导台上部预埋有两列钢套筒,每列间隔1m布置有多个钢套筒,所述钢棒固定在所述钢套筒内;通过盾构/TBM底部的推进油缸顶推所述标准环管片,所述标准环管片与所述钢棒接触,在所述钢棒的反作用力下盾体沿着导台向前移动;推进油缸伸出2m后,一个行程空推完成,推进油缸回收,同时带动标准环管片收回盾尾,然后将钢棒向前移动2个钢套筒位,钢棒加固完成后进行下一个循环空推;
导台上设置有轨道组,盾构/TBM后配套台车在主机空推中受到牵引作用下沿着导台上的轨道组不断向前移动,所述轨道组以6米为一组,一组轨道组包括有台车轨道和平板车轨道,台车轨道和平板车轨道均铺设在型钢轨道支撑上,且平板车轨道位于台车轨道内侧;在盾构/TBM出洞到后配套台车拖出隧道期间在盾构/TBM的设备桥范围内先铺设一组轨道组,空推每完成6米,在台车前再铺设一组所述轨道组,依次循环;每推进6米完成后进行轨道组拆除并利用卷扬机和平板小车将轨道组循环向前倒运。
本发明在空推过程中采用盾构/TBM主机与后配套台车不分离,全线利用盾构/TBM自身的推进油缸在钢棒的反力作用下牵引台车同步前移,使用卷扬机和平板小车倒运轨道组,满足循环空推。标准环管片为混凝土结构,在推进油缸的带动下可整体前移,不需要二次倒运,同时利用混凝土管片传力,避免了传力装置变形,提高了传力装置刚度。
进一步的,在盾构/TBM的设备桥位置设置有两根平行的导轨梁,每根导轨梁上分别设置一个可移动的电动葫芦,两个电动葫芦下部悬吊有一根横梁,横梁下部连接有吊耳安装卸扣,移动钢棒时,通过电动葫芦吊起钢棒沿导轨梁移动至下一个钢套筒位置。通过电动葫芦移动钢棒,施工安全,效率高,可提高空推速度。
进一步的,为保证钢棒在空推过程中提供可靠的反力,钢套筒的埋深为40cm。埋深不够容易造成钢棒无法提供足够的反力来支持空推。
进一步的,每组轨道组设置有6个间隔均匀布置的型钢轨道支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00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