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座及球杆的装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198193.7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9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章才红;孔繁尧;骆燎洪;薛海方;段宇驰;叶志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永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0 | 分类号: | B23P19/00;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杨挺 |
地址: | 3156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杆 装配 装置 | ||
一种球座及球杆的装配装置,包括:上料模组,包括主供料器、校验器和主送料组件,主供料器用于提供球座,主送料组件用于抓取主供料器上的球座并依次移向暂存台和翻料模组,校验器包括暂存台、校验头、校验动力源和校验传感器,主送料组件用于将抓取到的球座先移向暂存台再移向翻料模组,校验头包括用于插入球座的凹面的校验端,校验动力源用于推动校验头朝暂存台移动,校验传感器用于检测校验端的位置;基料模组,包括基料夹具和基料转运器,基料转运器用于驱动基料夹具移向翻料模组;翻料模组,包括翻料夹爪和翻料电机,翻料夹爪用于从主送料组件夹取球座,翻料电机用于驱动翻料夹爪翻转至基料夹具的上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摆臂球头装配技术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球座及球杆的装配装置。
背景技术
摆臂球头销在汽车悬架中肩负传递纵向和侧向力的作用,摆臂球头销的工作可靠性对汽车悬架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见图1,摆臂球头销一般包括壳体、球头座、球销、底盖及防尘罩,球销包括上端的球头以及下端的杆体,而球头座设有用于贴合至球头的凹面。摆臂球头在生产时,需要先将球头座的凹面贴合至球销,再对球头座和球销进行压合。目前市面上一般通过人工将凹面向下的球头座放置到球销上,再通过压装机进行压合,这种生产方式由于需要人工参与,不仅效率有限,而且万一人工出错导致球头座凹面向上地放置到球销上,后续压装时就会造成损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摆臂球头在生产时,球头座和球销之间的装配效率有限,且装配质量无法保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球座及球杆的装配装置,包括:
上料模组,包括主供料器、校验器和主送料组件,所述主供料器用于提供球座,所述主送料组件用于抓取所述主供料器上的球座并依次移向暂存台和翻料模组,所述校验器包括暂存台、校验头、校验动力源和校验传感器,所述主送料组件用于将抓取到的球座先移向暂存台再移向翻料模组,所述校验头包括用于插入球座的凹面的校验端,所述校验动力源用于推动所述校验头朝暂存台移动,所述校验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校验端的位置;
基料模组,包括基料夹具和基料转运器,所述基料夹具用于支撑球头杆,所述基料转运器用于驱动所述基料夹具移向翻料模组;
翻料模组,包括翻料夹爪和翻料电机,所述翻料夹爪用于从主送料组件夹取球座,所述翻料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翻料夹爪翻转至基料夹具的上方。
上述方案通过上料模组的设置,球座在主送料组件的带动下先移动至暂存台,此时校验动力源驱动校验头对球座进行抵接,根据校验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即可判断球座状态,若球座为凹面向上则被移向翻料模组,并翻料模组的翻料夹爪的带动下,球座经翻转后被放置到基料夹具的球头杆上,等待后续的压装。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方案通过上料模组实现了对球座的状态的检测,确保只有凹面向上的球座才能被翻料夹爪抓取并翻转后放置到球头杆上,再由基料模组和压装模组进行运输和压装,运行可靠稳定且无需人工参与,生产效率高且质量稳定。
作为优选的,所述校验头包括校验筒、校验杆和校验弹簧,所述校验筒的上端连接至校验动力源,所述校验杆设有贯穿至下端的插孔,所述校验杆的上端滑动插接于插孔且下端设有探头,所述校验弹簧的一端连接至校验筒且另一端连接至校验杆,所述校验弹簧用于推动校验杆的探头伸出插孔。校验弹簧的设置使得探头与球座抵接时能形成缓冲,避免对球座造成损伤
作为优选的,所述探头为锥形并用于对球座的凹面进行封堵,所述校验杆设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的一端贯穿至探头的中部且另一端连通至外界的供气管路,供气管路设有气压计。当探头伸入球座的凹面内并完成封堵后,供气管路向导气孔输气,气压计检测供气管路的气压是否正常,若供气管路的气压低于正常值则说明探头与球座的凹面直接贴合异常,则判断该球座存在质量问题。
作为优选的,所述上料模组还包括上油器,所述上油器设置于暂存台和翻料模组之间,所述上油器用于对球座加油,从而实现自动加油,进一步提升自动化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永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永信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198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