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货运车辆套牌甄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3175.3 | 申请日: | 2022-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017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3 |
发明(设计)人: | 罗智宁;杨明志;石亮亮;崔淑娟;林海;周俊宇;刘念松;黄爱祺;常意;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V20/54 | 分类号: | G06V20/54;G06V20/62;G06V10/62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范淑萍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货运 车辆 甄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货运车辆套牌甄别系统及方法,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云平台模块和检查终端模块,主要通过采集目标车辆在初始时间点的视频数据,再对该车辆进行信息识别,然后再从第三方平台上获取该车辆最后时刻的时间信息和位置信息,根据同一辆车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出现在相距很大的地点的原理,通过计算并比较该车辆的经纬度距离和最大可能行驶距离,来准确判定该车辆是否存在套牌嫌疑。本发明具有减少货运车辆套牌识别工作量,降低套牌识别难度以及有效提高货运车辆套牌识别结果准确性的有益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货运车辆套牌甄别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机动车保有量也在逐年增加,车辆套牌违法行为也呈现出多发的态势,其中货运车辆的套牌更是增加了经济损失。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每年都有很多假牌、套牌车辆的违法事件,而且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因此打击假牌、套牌车的责任重大。套牌车屡禁不绝,在各个城市均比较普遍,从使用者角度来说是由于利益的驱使或不法的企图,从管理者角度来讲,主要原因是目前套牌车的检查识别工作绝大多数是采用人工方式进行,耗时费力,没有特别有效的技术手段来自动识别套牌车。
为了解决人工识别套牌车的诸多问题,人们研究了多种智能识别套牌车的方式。目前市面上提供的套牌分析方式有使用时空不可达方式,即通过交通路网上的各个摄像头对车辆进行抓拍,从而获得通过不同摄像头时的各类信息数据,但是这些数据的获取有一定的局限性,即摄像头的安装需要覆盖全国范围,且还要保证这些车辆被摄像头抓拍到,同时这些摄像头获得的信息在时间阈值的选取上有较大难度,因此时空不可达方式的缺点也十分明显。另外还有采用根据车辆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套牌车,即通过对比同一车牌出现车辆特征不同的车辆,或者通过将前端设备采集的车辆图的车辆特征与车管库中登记的车辆特征进行对比确定套牌车辆,然而这种车辆特征对比方式,对于外观、颜色、形状等完全相同的两辆车无法甄别,而套牌往往发生在两辆相同车型的车辆上,因此这种方法在套牌的识别上大受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货运车辆套牌甄别系统及方法,以提高货运车辆套牌识别的便捷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货运车辆套牌甄别系统,包括信息采集模块、云平台模块和检查终端模块;
信息采集模块,包括车辆信息采集单元、时间采集单元、经纬度采集单元和信息发送单元;所述车辆信息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目标车辆的基础信息,并将采集到的基础信息发送至信息发送单元;所述时间采集单元,用于采集当前时刻的时间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时间信息发送至信息发送单元;所述经纬度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目标车辆的位置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位置信息发送至信息发送单元;所述信息发送单元,用于将采集到的多种信息汇总成第一数据集合后发送至云平台模块;
云平台模块,包括信息接收单元、信息清洗单元、行驶数据请求单元、套牌分析单元、违规信息存储单元和预警单元;所述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信息采集模块发送来的第一数据集合,并对采集到的目标车辆进行识别,判断其是否为货运车辆,若是,则将第一数据集合发送至行驶数据请求单元,反之则将第一数据集合发送至信息清洗单元;所述信息清洗单元,用于将收到的数据信息清洗删除;所述行驶数据请求单元,用于从第三方平台获取该目标车辆最后时刻的第二信息集合,并将第一数据集合和第二信息集合发送至套牌分析单元;所述套牌分析单元,用于分析目标车辆是否存在套牌行为;所述违规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将检测出来的套牌车辆的信息进行统一存储;所述预警单元,用于在检测出套牌车辆后,发出警示信息;
检查终端模块,包括预警信息接收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预警信息接收单元,用于收集预警信息,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显示单元;所述显示单元,用于在显示屏上显示预警信息和检测到的套牌车辆的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3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