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05973.X | 申请日: | 2022-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19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豪;林晨;王伟强;秦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12 | 分类号: | F16H57/12;F16H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蜗轮 蜗杆 间隙 消除 机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涉及到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领域,包括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本体、蜗杆合件和调整座合件,所述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本体包括锁紧螺母、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蜗轮、壳体,壳体与第一轴承外圈配合处为三段式圆弧结构,这种结构既能保证蜗杆合件与壳体的径向间隙,又能确保蜗杆合件径向摆动时所需的壳体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
背景技术
蜗轮蜗杆中心距对电动助力转向器影响较大,中心距过大,则空载转动力矩偏大,一方面影响EPS性能,一方面会加速蜗轮蜗杆磨损,影响EPS寿命;中心距过小,则会出现啮合间隙,产生异响。因此,发明一种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包括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本体、蜗杆合件和调整座合件,所述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本体包括锁紧螺母、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蜗轮、壳体,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本体还包括壳体与第一轴承外圈配合处,所述第一弹性元件、第二弹性元件为波纹垫圈,由锁紧螺母施加预紧力,配合调整座合件共同保证蜗杆合件与蜗轮无间隙啮合。
优选的,所述调整座合件包括橡胶件、第三弹性元件、轴承套、固定座,所述第三弹性元件内置于固定座中,第三弹性元件在固定座内有初始形变,对蜗杆合件施加指向蜗轮的径向力,所述橡胶件放置在固定座中,所述轴承套位于固定座的内圈位置。
其中,两个弹性元件在蜗杆合件与蜗轮啮合运动及换向时,起到缓冲作用。
优选的,所述蜗杆合件包括锁紧螺钉、联轴器、第一轴承、蜗杆和第二轴承。
进一步的,壳体与第一轴承外圈配合处为三段式圆弧结构,这种结构既能保证蜗杆合件与壳体的径向间隙,又能确保蜗杆合件径向摆动时所需的壳体空间。
调整座合件:
轴承套放入第三弹性元件,预撑开的第三弹性元件放入固定座,再将橡胶件放入固定座。
蜗杆合件:
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分别压入蜗杆,第一轴承内圈由联轴器进行轴向定位,联轴器由锁紧螺钉锁紧,防止轴向窜动;
第二轴承端面可采用旋压等工艺进行轴向定位,以防脱落;联轴器与蜗杆可以采用过盈配合、花键过盈连接、键过盈连接等方式进行过盈连接。
蜗轮蜗杆间隙消除机构本体:
调整座合件压装进入壳体,压装时需要制作定位工装确定调整座合件的径向压入方向,保证蜗杆合件受到指向蜗杆的径向力;
第一弹性元件放入壳体,由壳体轴向定位台支撑;
蜗杆合件放入壳体,第二轴承外圈与调整座合件内的轴承套小间隙配合;
第二弹性元件放入壳体,由第一轴承端面支撑
锁紧螺母旋入壳体,对第一弹性元件和第二弹性元件施加预紧力,锁紧螺母以螺纹紧固胶或者铆压的方式进行防松。
优选的,所述壳体与第一轴承外圈配合处为三段式圆弧结构,三段式圆弧结构中间段直径小,与第一轴承小间隙配合,上下段直径大,与第一轴承上大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为四点接触球轴承。
第二轴承端面可采用旋压等工艺进行轴向定位,以防脱落,调整座合件对蜗杆合件施加指向蜗轮的径向力时,蜗杆和两个轴承可以近似看作刚体,可以忽略轴承间隙对整体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德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0597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提高相邻基础承载力的加固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满托盘产品翻转实装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