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模块化组装双组分纳米颗粒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20721.4 | 申请日: | 2022-10-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9602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4 |
发明(设计)人: | 刘泽辉;何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K19/00 | 分类号: | C07K19/00;C07K14/01;C12N15/62;C12N15/70;C12N15/866;A61K39/187;A61K39/12;A61P31/14;A61P31/20;B82Y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2 | 代理人: | 金祺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组装 组分 纳米 颗粒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嵌合猪圆环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以及双组分纳米颗粒在疫苗领域的应用。本发明公开了基于PCV2VLP的二联疫苗的制备方法:将SpyCatcher基因融合到PCV2Cap蛋白的C端构建Cap‑SC VLP,同时表达携带SpyTag的CSFV E2蛋白;基于SpyTag和SpyCatcher之间的异肽键形成,ST‑GFP和E2‑ST在体外与Cap‑SC VLP表面暴露的SpyCatcher结合,从而实现ST‑GFP和E2‑ST全长蛋白在PCV2VLP的表面展示。本发明的CSFV‑PCV2二联颗粒疫苗Cap‑E2NPs在细胞免疫方面表现出明显的性能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嵌合猪圆环病毒样颗粒的制备,以及双组分纳米颗粒在疫苗领域的应用。
背景技术
疫苗免疫失败是猪瘟病毒(CSFV)不断复发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临床上造成CSFV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除了不合理的免疫程序、母源抗体干扰、持续性感染造成的免疫耐受,还有猪群中其它病原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猪圆环病毒2型(PCV2)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作为免疫抑制性病原,在兽医临床具有很高的检出率。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15.87%的猪场中存在CSFV-PRRSV共感染,有13.06%的猪场中存在CSFV-PCV2共感染,甚至CSFV-PRRSV-PCV2三重感染的猪场也达到了9.53%,这很可能是PCV2和PRRSV相关的免疫抑制引起的。以PCV2为例,其对淋巴组织具有首选的细胞噬性,从而负调节胸腺中T细胞选择过程,导致病猪明显的淋巴耗竭和免疫抑制。这些免疫抑制性因素的存在使得CSFV的防控和净化更加困难。因此,研发二联疫苗针对CSFV和这些免疫抑制性病原同时免疫,可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防控策略。
Cap蛋白是PCV2唯一的衣壳蛋白。PCV2病毒样颗粒(VLPs)由60个Cap单体组装而成,并已成功开发作为商品化疫苗预防PCV2感染。这些疫苗接种后可显著缓解与PCV2相关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目前,已有研究表明PCV2 VLP可作为有效的抗原载体来递送外源蛋白或表位,从而诱导针对外源性抗原的免疫反应。研究人员通过将外源多肽融合在PCV2Cap的N端或C端,从而构建多种基于Cap融合蛋白的嵌合PCV2 VLPs[191,249]。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融合蛋白并未损害PCV2 Cap骨架的自组装能力。然而,由于Cap N端隐藏在衣壳内并参与组装后的病毒基因组包装,融合在PCV2 Cap的N端的外源多肽很可能也被包埋,而不会展示在嵌合PCV2 VLP的表面。外源多肽插入到Cap的C末端构建的嵌合PCV2 VLPs,免疫后可在猪体和小鼠中同时诱导针对PCV2 Cap和外源多肽的抗体。因此,Cap的C端适合插入外源多肽构建嵌合PCV2 VLPs,可应用于开发多联疫苗。
然而,以上嵌合PCV2 VLPs的研究仅限于通过基因融合的方式,递送的外源抗原也仅限于多肽。目前还没有研究报道携带较大外源蛋白的嵌合PCV2 VLPs疫苗。利用基因融合将外源表位或多肽整合到VLPs中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插入多肽的大小和空间结构,插入分子量大、三维结构复杂的蛋白质往往对VLP组装、溶解性、蛋白质折叠以及VLP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由于CSFV E2结构复杂,有很多中和表位都是构象依赖的,因此E2的正确折叠直接关系到免疫保护效力。新出现的SpyCatcher/SpyTag技术结合了基因融合和标签偶联的优势,可允许在VLP上展示分子量更大且结构更复杂的蛋白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为了更好地防控CSFV和PCV2的混合感染,提出了一种基于PCV2 VLP的二联疫苗研发策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207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