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撞击结构及汽车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2211267217.X | 申请日: | 2022-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205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06 |
发明(设计)人: | 谷晓泉;王宁;吕宣坤;陈福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淮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16;B60R19/54 |
代理公司: | 亳州匠桥谷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240 | 代理人: | 王筠翔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底盘 撞击 结构 | ||
1.一种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撞击结构,包括一侧敞口的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的内部设有若干条横向筋板(2)与若干条纵向筋板(3),若干条所述横向筋板(2)与若干条所述纵向筋板(3)将框架(1)的内部分隔成若干个容置框(4),若干个所述容置框(4)内均卡合安装有气囊缓冲模块(5),所述框架(1)的外表面安装有柔性防护网组件,所述柔性防护网组件遮挡所述框架(1)的敞口,所述框架(1)的四个侧边均安装有拉紧所述柔性防护网组件的拉紧组件,所述柔性防护网组件上可滚动的安装有若干组滚动组件;
所述气囊缓冲模块(5)包括支撑框(6),所述支撑框(6)内安装有气囊袋(7),所述气囊袋(7)内填充有气体与修补液;
所述容置框(4)的侧边开设有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内滑动安装有U型板(9),所述滑动槽(8)内开设有第一通气孔(10)与第一通液孔(11),所述U型板(9)上对应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气孔(10)和所述第一通液孔(11)相匹配的第二通气孔(12)与第二通液孔(13),所述支撑框(6)上开设有与所述气囊袋(7)相连通的第三通气孔(14)与第三通液孔(15),所述第三通气孔(14)与所述第三通液孔(15)内均可滑动的安装有连通套管(16),所述连通套管(16)的端部设有锥形嘴,所述框架(1)的一侧安装有与所述气囊袋(7)相连通的补气泵与补液泵;
所述容置框(4)上还安装有卡合组件,所述卡合组件包括卡合块(17),所述横向筋板(2)上开设有容纳槽(18),所述卡合块(17)安装在所述容纳槽(18)内,所述卡合块(17)与所述容纳槽(18)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卡合块(17)的上部朝向所述气囊缓冲模块(5)凸设有卡钩(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撞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防护网组件包括若干根横向拉绳(20)与若干根纵向拉绳(21),若干根横向拉绳(20)与若干根纵向拉绳(21)相互编制交错形成网状结构,所述横向拉绳(20)与所述纵向拉绳(21)的端部均与所述拉紧组件相连接,所述纵向拉绳(21)上安装有滚动组件,所述滚动组件包括滚轮(22),所述滚轮(22)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纵向拉绳(2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撞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组件包括两个对半设置的转动盘(23),所述转动盘(23)的中部设有弧形内槽,所述转动盘(23)的外表面设有滑动外槽,两个所述转动盘(23)相互扣合,使所述弧形内槽拼合成球面内腔,并使所述滑动外槽拼合成外滑动腔(24),所述球面内腔内可转动的安装有滚珠(25),所述外滑动腔(24)内可滑动的安装有四个滑动连接杆(26),相邻所述滚动组件之间安装有连接扣件,所述连接扣件与所述滑动连接杆(26)相配合,组合成所述柔性防护网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撞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扣件包括两个对半设置的扣合盘(27),两个所述扣合盘(27)通过螺栓扣合连接,所述连接扣件上沿其周向均布开设有四个球形槽(28),所述滑动连接杆(26)的一端设有球头,所述球头配合安装在所述球形槽(28)内,所述连接扣件上还开设有竖槽(29),所述竖槽(29)与所述球形槽(28)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撞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紧组件包括支撑杆(30),所述支撑杆(30)上可转动的安装有若干个绕线轮(31),所述支撑杆(30)与所述绕线轮(31)之间安装有发条弹簧,所述绕线轮(31)上缠绕有拉紧绳,所述拉紧绳的一端与所述柔性防护网组件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汽车底盘防撞击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0)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框架(1)的侧边,所述框架(1)上还安装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支撑杆(30)相连接。
7.一种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底盘的下部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防撞击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淮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徐州淮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6721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链路切换方法、装置、网络管理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空气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