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地震波的地质预报信息处理方法及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71373.3 | 申请日: | 2022-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29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20 |
发明(设计)人: | 何杰;张春瑜;靳晓光;郭创科;张海波;杜传奇;种攀攀;周波;安龙飞;李翰林;许天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G01V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王文娇 |
地址: | 400045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地震波 地质 预报 信息处理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地质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震波的地质预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地震数据;得到N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包含M个分量数据;分别将N个数据文件中的M个分量数据依次进行零漂校正、低通滤波和非对称放大;对N个非对称放大后的地震数据依次进行道间均衡、初至拾取和分量融合;根据每个采样点数在所述集合TS和集合BS出现的次数,再对所述L个采样点数进行归类,通过判断规则对归类后的L个采样点数进行判断,得出地质情况的预报信息。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地质预报的处理方法需要专家根据经验,手动标注地震波参数,使得地质信息获取的时间长,具有专业性强、经验性强以及处理速度慢等弊端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地震波的地质预报信息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超前地质预报是隧道施工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对隧道信息化施工、安全保障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深长山岭隧道和跨海隧道等高难度隧道工程的建设,对工程地质勘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断层、溶洞、破碎岩体等不良地质体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很难做到对隧道沿线不良地质情况的准确揭示。
因此,目前,包括机械钻探、电法、电磁法、地震波法和红外线法等超前物探手段孕育而生,其中地震波法是当前应用的主流。由于地震波涉及到的参数较多,地震波的处理需要专业地震数据处理软件,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物探仪器研究室使用的多波多分量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对软件使用者有一定的门槛限制,根据经验手动标注地震波涉及到的参数,通常是由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操作,需要几小时甚至数十小时的时间来进行数据处理,具有专业性强、经验性强以及处理速度慢等弊端,从而影响地质预报信息的获取,拖慢隧道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地震波的地质预报信息处理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现有的地质预报的处理方法需要专家根据经验,手动标注地震波参数,使得地质信息获取的时间长,具有专业性强、经验性强以及处理速度慢等弊端,从而拖慢隧道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地震波的地质预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地震数据采集仪器获取M个含有N个分量数据的地震数据,每个分量数据含有L个采样点数;
S2、依次合并M个地震数据中相同位置的分量数据,得到N个数据文件,每个数据文件包含M个分量数据;
S3、分别将N个数据文件中的M个分量数据依次进行零漂校正、低通滤波和非对称放大,得到N个非对称放大后的地震数据文件;
S4、对N个非对称放大后的地震数据依次进行道间均衡,得到N个道间均衡后的地震数据文件;
S5、分别对N个道间均衡后的地震数据文件中的M个分量数据进行初至拾取,得到N个初至拾取后的地震数据文件;
S6、分别对N个初至拾取后的地震数据文件中的M个分量数据进行分量融合,得到N个1分量数据的地震数据文件;
S7、根据N个1分量数据的地震数据文件,通过采样点数规则得出顶部满足条件点的集合TS和底部满足条件点的集合BS;
根据每个采样点数在所述顶部满足条件点的集合TS和底部满足条件点的集合BS出现的次数,再对所述L个采样点数进行归类,通过判断规则对归类后的L个采样点数进行判断,得出地质情况的地质预报信息。
优选的,通过所述地质情况的预报信息,通过地质情况的距离公式计算L个采样点数到掌子面的距离d,得出所述地质情况的预报信息距离掌子面的地质预报信息;
其中,距离公式为d=2×p×V/H;
p为L个采样点数中的一个采样点数,H为地震数据的采样频率、V为地震数据的预设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未经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71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配对连接方法、装置及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市政道路用多功能LED智慧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