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肉瘤预后制剂、基因组合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0220.3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12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杨眉;黎志宏;王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6 | 分类号: | C12Q1/6886;C12Q1/6869;G16B30/00;G16B40/00;G16B25/10;G16B50/30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14 | 代理人: | 袁靖 |
地址: | 410011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肉瘤 预后 制剂 基因 组合 标志 及其 检测 试剂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肉瘤预后制剂、基因组合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的应用。本发明发现了SRPK1、DHRS12、TARDBP、LRRC1、HNMT、DCAF13、ALDH1A1、NETO2、CHD7、SLC19A1、GREM2、CCDC69、HMGN1、DPF3,14个基因组合标记物能用于肉瘤预后。本发明构建统计分析模型,通过检测14个与肉瘤相关的基因,预测肉瘤预后,帮助临床医生进行用药指导,实现精准医疗,以提高肉瘤患者的生存率。经验证,本发明试剂盒能准确预测肉瘤预后,其适用范围广,准确率高,实验周期短,对患者进行精准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肉瘤预后制剂、基因组合标志物及其检测试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肉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皮肤、皮下、骨膜及长骨两端。据统计,在美国每年约有11000位新发肉瘤患者,其中约3800人死于这种疾病,而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约为200000名。肉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好发年龄在30-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约60%发生在肢体部位,19%发生在躯干部位,其他部位还有腹膜后、颈部等。目前,已有100多种不同的亚型,表现出其组织学的多样性。同样他们的生物学行为也是多变的,从惰性、高度侵袭到远处转移。易复发是肉瘤的特征之一,并对预后有着深远的影响,复发性肉瘤的组织学形态可随着时间的进展发生相应的改变,如核分裂数的增加、组织学的异形性。
目前,肉瘤的诊断是临床、影像、病理三者相结合,所有疑似肉瘤的标准诊断步骤包括:体检、原发病灶的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局部MRI和/或增强CT扫描)、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CT)、淋巴结B超、活检等。其中,病理诊断和分类依据是肿瘤的分化特征,而不是肿瘤来源,病理形态学评估仍然是肉瘤诊断的金标准。完整地病理报告应该包括肿瘤的诊断、部位、深度、大小、组织学分级、坏死情况、切缘情况、病理核分裂情况、脉管癌栓、淋巴结状态等。免疫组化、细胞病理及分子病理可用于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然而,不同类型的肉瘤愈后治疗有所不同,但不同来源的肉瘤往往在临床上有相似的表现,仅靠传统的病理学检测无法进行有效的区分。
基因诊断对于肉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有利于识别预后较差的患者,对指导治疗有很大帮助。随着包括三代测序技术在内的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对肿瘤发生和发展的认识越来越深入。除了DNA突变外,基因表达水平或相应的调控机制也会影响肿瘤的治疗和预后。因此,高敏感度、高特异性的分子诊断方法的开发,成为肉瘤领域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首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缺乏高敏感度、高特异性的肉瘤分子预后方法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用于肉瘤预后的基因组合标志物;
包括:
SRPK1、DHRS12、TARDBP、LRRC1、HNMT、DCAF13、ALDH1A1、NETO2、CHD7、SLC19A1、GREM2、CCDC69、HMGN1、DPF3中的至少一个。
本申请的基因组合标志物,还包括了各基因标志物中的任意长度的片段,也就是说,来自本发明涉及的以上14个基因中各自任意一个片段(该片段可以为任意长度)组合,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中。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的基因组合标志物的检测试剂在制备肉瘤预后制剂中的应用,所述基因标志物为:
SRPK1、DHRS12、TARDBP、LRRC1、HNMT、DCAF13、ALDH1A1、NETO2、CHD7、SLC19A1、GREM2、CCDC69、HMGN1、DPF3中的至少一个。
所述的检测试剂为基因表达量检测试剂。
可以通过检测上述基因的表达量,来单独或者综合对肉瘤进行预后判断。
根据图2中的p值结果确定在肉瘤高危组和低危组之间有显著差异的基因(p值小于0.05),可以用于单独或者综合起来预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02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