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及其分析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1292468.3 | 申请日: | 2022-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254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3 |
发明(设计)人: | 高瑞芳;卢小雨;汪莹;张伟锋;章桂明;王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N1/20;C12Q1/04;A01N63/20;A01P3/00;C12R1/645;C12R1/01;C12R1/025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李小焦;彭家恩 |
地址: | 518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细菌 共生 体系 及其 分析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及其分析方法和应用。本申请的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中,疫霉为Phytophthora syringae、Phytophthora cactorum或Phytophthorafragariae var.rubi,细菌为Pandoraea sputorum或Achromobacter insolitus。本申请率先研究和发现了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为疫霉引起的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和途径。疫霉属于卵菌纲,本申请率先在卵菌纲的真菌中发现共生细菌的现象,对真菌和细菌共生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真菌和细菌的共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及其分析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在植物界,植物细胞内共生细菌和真核生物机制已广为知晓,研究最多的是菌根,这一真菌和植物根的互惠共生体。除了植物根与真菌的共生体系以外,有研究显示,部分真菌和细菌也能够组成共生体系,例如,球囊菌门(Glomeromycota)、毛霉菌亚门(Mucoromycotina)、子囊菌门(Asc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中的部分真菌,都存在共生现象。
研究显示,在真菌和细菌的共生体系中,细菌能够促进共生体系的营养吸收,影响真菌菌丝的生长、细胞质形成、液泡形态、细胞壁形成、液态基质和色素颗粒化。并且,共生体系中的细菌与无性繁殖、产生毒素致病、改善适应性、提高存活力和抗病性有关。
目前,除了Glomeromycota、Mucoromycotina、Ascomycota和Basidiomycota中的部分真菌存在共生以外,尚未有发现其他门或分类中的真菌的共生体系。然而,共生体系是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研发更多的共生体系,尤其是和植物相关的真菌或细菌的共生体系,对促进植物生长、病害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及其分析方法和应用。
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该共生体系中的疫霉为Phytophthorafragariae var.rubi、Phytophthora syringae或Phytophthora cactorum,共生体系中的细菌为Pandoraea sputorum或Achromobacter insolitus。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率先研究和发现了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并通过大量的验证和排除实验,对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进行了证明,最终确认Phytophthorafragariaevar.rubi、Phytophthora cactorum或Phytophthorasyringae这三种疫霉菌种,与Pandoraea sputorum或Achromobacter insolitus这两种细菌之间存在共生现象。本申请的疫霉和细菌的共生体系,为疫霉引起的植物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案和途径。
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共生体系为共生体系为Phytophthorafragariaevar.rubi或Phytophthora cactorum,与Pandoraea sputorum的共生体系;或者,Phytophthora syringae与Achromobacter insolitus的共生体系。
需要说明的是,Phytophthorafragariae var.rubi或Phytophthora cactorum与Pandoraea sputorum的共生体系;Phytophthora syringae与Achromobacter insolitus的共生体系;这只是本申请的一种实现方式中发现的具体的共生体系案例,不排除这三种疫霉和两种细菌之间还有其他的组合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未经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292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