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汽车网络架构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20769.2 | 申请日: | 2022-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767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文小亮;卢若振;朱锡庆;杭磊;万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3 | 分类号: | 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琳 |
地址: | 3145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汽车 网络 架构 系统 具有 车辆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网络架构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包括CAN1、CAN2、CAN3和CAN4网段,每个网段均通过网关连接,CAN1网段连接有电池管理单元、车载充电机、电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和交直流转换机单元,CAN2网段连接有变速器,CAN3网段连接有制动系统控制单元和悬架控制单元,CAN4网段连接有空调系统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单元,还包括整车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控制单元,二者相互交互同时连接在CAN1和CAN2网段,整车控制单元与CAN1网段连接的控制单元和CAN2网段连接的变速器交互,整车控制单元还通过网关与CAN3和CAN4网段连接的控制单元交互,将整车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控制单元同时桥接在CNA1和CAN2网段,通过对信号进行分流降低CAN总线的负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网络架构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发展,同时为满足顾客对汽车功能与日俱增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智能电控模块被开发出来,在整车上各电控模块之间的通讯主要还是用CAN总线来传输。因CAN总线的传输速率有限,然而随着电控模块数量的增多和整车功能的越来越复杂,各ECU模块之间的交互的信息大大增加,导致CAN总线的负载增加。为了减少CAN总线的负载降低信号延迟,常用的方法是分网段划分各控制模块,各网段之间的信息交换通过网关进行,通过这种方式能够适当降低CAN总线的负载。
通过简单的网段划分,可以减少CAN总线负载。相比较传统内燃车,插电混动车型有更多的控制模块,控制策略和各模块间的交互也异常复杂。其中整车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车载充电机、交直流转换器、电机控制模块等电控模块通常与传统的动力控制模块布置在同一个网段。作为整车核心控制部件的整车控制器不仅需要与新能源的动力电池、电机和充电系统进行交互,需要与变速器、制动等相关控制器模块进行交互,还需要与空调系统和HMI系统进行交互。
利用现有的分网段布置,将上述模块和整车控制器布置在同一网段,此时整车控制器所有需要接收和发送的信号全都需要通过此网段传输,这样极大的增加了该网段的CAN总线负载率。同时,在该网段上有许多与动力和安全相关的信号,对信号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当总线负载太高时,总线上信号延迟升高,甚至会导致报文丢失,从而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网络架构系统及具有其的车辆,用以如何解决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电控模块多,控制策略复杂导致CAN总线负载率高的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网络架构系统,应用于插电混动车型,其中,所述电动汽车网络架构系统包括:CAN1、CAN2、CAN3和CAN4网段,所述CAN1、CAN2、CAN3和CAN4网段均通过网关连接;
所述CAN1网段上连接有电池管理单元、车载充电机、电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和交直流转换机单元;所述CAN2网段上连接有变速器;所述CAN3网段上连接有制动系统控制单元和悬架控制单元;所述CAN4网段上连接有空调系统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电动汽车网络架构系统还包括:整车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控制单元,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和变速器控制单元同时连接在所述CAN1网段和CAN2网段;
所述变速器控制单元与所述整车控制单元交互;所述整车控制单元通过所述CAN1网段端的CAN接口与电池管理单元、车载充电机、电机控制单元、发动机控制单元和交直流转换机单元交互,所述整车控制单元还通过所述CAN2网段端的CAN接口与所述变速器交互;
所述整车控制单元还通过网关与所述制动系统控制单元、悬架控制单元、空调系统控制单元和车身控制单元通过网关转发至CNA1网段和/或CAN2网段的方式进行信号交互。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整车控制单元在所述CAN1网段和CAN2网段上均接收信号和发送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2076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