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类大豆皂苷乙酰基转移酶GmSSAcT1的制备方法及所用微生物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43011.0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38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栋;苑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9/10 | 分类号: | C12N9/10;C12N15/70;C12N15/54;C12N1/21;C12R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豆 皂苷 乙酰 转移酶 gmssact1 制备 方法 所用 微生物 | ||
本发明公开了A类大豆皂苷乙酰基转移酶GmSSAcT1的制备方法及所用微生物。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A类大豆皂苷乙酰基转移酶GmSSAcT1的制备方法及所用微生物。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乙酰基转移酶的方法,包括将乙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微生物中,得到产乙酰基转移酶的重组微生物;乙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载体为在出发表达载体中插入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得到的表达乙酰基转移酶的重组载体。本发明获得的乙酰基转移酶酶具有大豆皂苷A乙酰基转移酶的作用,在大豆分子辅助育种,人类健康保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A类大豆皂苷乙酰基转移酶GmSSAcT1的制备方法及所用微生物。
背景技术
大豆(Glycine max(L.)Merr.)原产中国。现有大豆种质资源丰富,有适应于热带、温带、高低纬度地区广泛种植的多个品种。大豆属豆科(Leguminosae)、蝶形花亚科(Papilionozdeae)、大豆属(Glycine)植物,属内分为Glycine和Soja两个亚属。除了人们所熟知的蛋白和油脂,大豆籽粒中还含有丰富的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特异性代谢物(Plantspecialized metabolites),如异黄酮、大豆皂苷等化合物。其中,大豆皂苷属于奥利烷型的三萜皂苷,在豆科植物的各个组织会大量积累三萜类皂苷。根据修饰基团的不同,目前大豆中报道的皂苷类型主要有54种,根据羟基修饰基团的不同可主要分为A类皂苷、B类皂苷(热不稳定的DDMP(2,3-dihydro-2,5-dihydroxy-6-methyl-4H-pyran-4-one;22位链接DDMP基团)和E(22位为羰基)类皂苷),分别由Soyasapogenol A和Soyasapogenol B经不同的糖基化修饰后产生。
大豆皂醇A具有护肝及抗病毒的作用,皂苷Ab具有消炎的作用;DDMP类皂苷都具有抗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DDMP类的大豆皂苷βg具有抗氧化的功效。除此大豆皂苷还有许多重要的商业应用价值,如作为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制造原料、杀虫剂等。
A类皂苷的糖基化发生于C-3及C-22位两个位点,其中C-3位的糖链有三个糖组成,而C-22位的糖链通常由两个糖组成。C-22位的第一个糖是阿拉伯糖,末端糖基是木糖或者葡萄糖,而且终产物A类皂苷的C-22末端糖需要进一步乙酰化的修饰。研究表明,大豆中苦涩味的主要来源即为A类皂苷,A类皂苷C-22位第二位糖的乙酰化修饰是导致苦味的直接原因,因此大豆育种工作者致力于筛选A类皂苷缺失的品系以及含有未乙酰化修饰A类皂苷的大豆品系。但是关于A类大豆皂苷乙酰基转移酶(Soyasaponin acetyltransferase;GmSSAcT1)的研究进展缓慢,到目前为止尚未在任何物种中克隆其编码的cDNA序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获得A类大豆乙酰基转移酶,以定向筛选A类皂苷缺失的品系以及含有未乙酰化修饰A类皂苷的大豆品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乙酰基转移酶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乙酰基转移酶的方法,包括:将乙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微生物中,得到产乙酰基转移酶的重组微生物;所述乙酰基转移酶基因表达载体为在出发表达载体中插入乙酰基转移酶基因得到的表达乙酰基转移酶的重组载体。
所述乙酰基转移酶是如下任一种的蛋白质:
A1)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蛋白质;
A2)将A1)的蛋白质经过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得到的与A1)所示的蛋白质具有80%以上的同一性且具有催化大豆皂苷Aa或Ab功能的蛋白质;
A3)在A1)或A2)的N末端或/和C末端连接蛋白质标签得到的融合蛋白质。
上述蛋白质可人工合成,也可先合成其编码基因,再进行生物表达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301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