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45827.7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7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国宏伟;赵伟;李煜;邓释禅;黄晓峰;王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10/00 | 分类号: | C03C10/00;C03C3/087;C03C3/062;C03B19/02;C03B32/02;C03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赵黎虹 |
地址: | 215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浇铸 玻璃板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及其生产工艺,包括改质混合、熔融澄清、浇铸成型、晶化退火和冷加工等步骤,在熔融澄清步骤中包括将改质混合的玻璃混合料转移到熔窑中,并将熔窑温度调整至1250℃‑1600℃,使得玻璃混合料熔化并清除内部的残留气体,获得均匀的玻璃溶液,玻璃溶液按重量份包括,SiO230份‑70份、Al2O310份‑50份、CaO 5份‑30份和MgO 5份‑30份,玻璃溶液的黏度为0.15‑3.0Pa·s。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配方和黏度的控制,能够使得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的结晶时间延长,能够提高结晶而成的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的面积,克服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微晶玻璃板的大面积加工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微晶玻璃是将特定组成的基础玻璃,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控制晶化而制得的一类含有大量微晶相及少量玻璃相的固体材料。微晶玻璃板具有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耐高温和耐磨等特性,是一种优良的高档建筑装饰材料,是天然石材和高档建筑陶瓷的理想替代,其性能远优于石材及陶瓷,且其所用原料大部分为工业固废——工业尾矿,可以实现整体过程的绿色生产。利用工业废渣制备建筑装饰用微晶材料,不仅能变废为宝,改善生态环境,而且为工业废渣获得高附加值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目前诸多建筑领域如内外墙以及室内家居采用了微晶玻璃作为装饰。
如中国专利CN1127228中提到的高岭土微晶玻璃装饰板材及其生产工艺,利用高岭土为主要原料,采用熔结晶化成型工艺,成功制备出了以硅灰石为主晶相的微晶玻璃装饰板材;又如中国专利CN104071983B中提到的一种利用萤石尾矿生产微晶玻璃板的烧结工艺方法,采用烧结法成功制备出了微晶玻璃板,原料来源广泛,可以有效改善矿山环境污染;再如中国专利CN101767933B中提到的一种用煤矸石制造微晶玻璃板材的方法,利用煤炭矿业废弃物制造微晶玻璃板材,不仅减少了煤矸石的堆存量,减轻了环境污染,还大大提高了产品性能。上述技术方案为了保证玻璃的结晶质量,尺寸均只能控制在600cmX800cm及以下,不适用于大尺寸的微晶玻璃板的生产,所以需要提供一种新的生产工艺,来生产结构稳定的大面积微晶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部分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及其生产工艺,旨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包括微晶玻璃板本体和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与微晶玻璃板本体一体浇筑成形形成轻质浇铸微晶玻璃板,所述微晶玻璃板本体被定义有安装面与装饰面,增强结构位于所述安装面。
进一步地,所述微晶玻璃板本体的厚度为2-15mm,所述增强结构为矩形凸台,所述矩形凸台的厚度为3-40mm,凸台宽度为5-80mm,凸台长度与微晶板长度一致,凸台位置距板材边缘的距离为0-300mm。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玻璃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改质混合:按比例将玻璃板生产原料混合均匀,获得玻璃混合料;
S2、熔融澄清:将玻璃混合料转移到熔窑中,并将熔窑温度调整至1250℃-1600℃,使得玻璃混合料熔化并清楚内部的残留气体,获得均匀的玻璃溶液;
S3、浇铸成型:将玻璃溶液浇铸在模具中,得到微晶玻璃板板坯,降温至900℃-1180℃,获得成型的微晶玻璃板,所述模具包括下模板,在所述下模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向下凹陷的浇筑腔,所述浇筑腔包括第一矩形腔和第二矩形腔,所述第二矩形腔开设在所述第一矩形腔底部,所述第二矩形腔的数量为若干个,若干个第二矩形腔沿所述第一矩形腔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分布;
S4、晶化退火:成型的微晶玻璃板输送至退火晶化炉,首先在800℃-1000℃下晶化1-4小时,然后在500℃-700℃下退火0.5-2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58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