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简单的微小型涡轮发动机滑油全回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46817.5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27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卢坤林;张逊;钱松林;李照远;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2C7/06 | 分类号: | F02C7/06;F02C7/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封睿 |
地址: | 21001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简单 微小 涡轮 发动机 滑油全 回收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结构简单的微小型涡轮发动机滑油全回收结构,具备一个增压器,该增压器采用离心增压的方式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增压,可以位于轴承腔前端、中部以及后端,油泵将油料供入发动机后进行分流,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后,再汇合到增压器,与从各腔道掺混进来的高压空气一道,经增压器增压后,流入燃烧室油道,从而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实现滑油的回收。本发明可在不增加总体结构复杂度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涡轮发动机的耗油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小型涡轮发动机,具体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的微小型涡轮发动机滑油全回收结构。
背景技术
燃烧室供油系统的作用是为燃烧室稳定地输送燃油,润滑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对于中大型涡轮发动机而言,多采用独立润滑系统。但对于微型涡轮发动机而言,受限于结构尺寸及成本限制,多采用燃滑油一体的方式,也即利用一个供油泵,一个进油管路,在发动机内部进行分流,一部分用于润滑轴承,一部分输送进燃烧室进行燃烧。两种典型的燃滑油一体结构如图1所示。大部分润滑用油被当成废气排出,造成微型涡轮发动机整体油耗相对纯气动油耗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微小型涡轮发动机滑油全回收结构,以降低微型涡轮发动机耗油率。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结构简单的微小型涡轮发动机滑油全回收结构,具备一个增压器,该增压器采用离心增压的方式对油气混合物进行增压,可以位于轴承腔前端、中部以及后端,油泵将油料供入发动机后进行分流,对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后,再汇合到增压器,与从各腔道掺混进来的高压空气一道,经增压器增压后,流入燃烧室油道,从而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实现滑油的回收。
进一步的,引入的高压空气的压力为发动机内部压力最高值,从而可以保证增压器在对油气混合物少量增压后便可稳定输送至燃烧室。
进一步的,高压气体引气通道具有转静封严结构,用于防止高压空气的泄漏,从而保证引气通道的压力梯度,转静封严结构可以是篦齿封严结构,也可以是涨圈封严结构。
进一步的,具有滑油分配流道,在油料进入增压器前进行均匀分配,该分配流道可以是独立管道,也可是依附于零件的槽道或腔道。
进一步的,具有一组引流槽道,该引流槽道用于引导油料进入燃烧室进行燃烧,引流槽道方向与增压器出口油气混合物速度方向保持一致,减小流动损失。
进一步的,具有两路高压空气引气道,其中一路引入轴承腔,保证轴承腔油料的正常流动,另一路既可引入轴承腔,又可直接引入增压器保证油气的掺混。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为:1)将通过滑油腔的油料全部回收,输送进燃烧室,可在不增加总体结构复杂度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涡轮发动机的耗油率。2)利用封严结构防止了高压空气泄漏、保证了压力梯度。3)利用涡轮发动机自身的旋转对油气进行增压,保证了燃烧室的稳定供油。4)多出口形式的主燃油出油形式保证了燃烧室供油的均匀性。5)利用发动机内部空气的压力梯度保证了发动机内部各处油料的可靠衔接。
附图说明
图1是典型的燃滑油一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增压器置于后端的滑油原理图。
图3为均布的主燃油油道出口示意图。
图4为燃烧室油道中的引流槽道示意图。
图5为增压器置于前端的滑油原理图。
图6为增压器置于中部的滑油原理图。
图中1-第二路高压气,2-轴承腔油道,3-油料,4-油料总入口,5-主燃油油道,6-第一引气道,7-燃烧室油道,8-增压器,9-轴承,10-轴承腔,11-第二引气道,12-前封严结构,13-燃烧室,14-后封严结构,15-第一路高压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六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68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