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46926.7 | 申请日: | 202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520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唐志鹏;董强;施金锐;顾利明;黄元君;史正方;沈峰强;伍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9/18 | 分类号: | B66F9/18;B66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吉硕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叉车 配合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包括放置座、衔接组件和受力部件。其中,放置座用于放置货物;衔接组件设于放置座的下方,具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的多层插槽,以用于叉车插入;受力部件的上端与放置座连接,衔接组件与受力部件连接。应用本发明提供的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当需要抬升超出额定重量的物件时,采用多叉车配合,分别插入衔接组件上纵向依次设置的多层插槽,从而避免了货叉接触撞击的问题。另外,由于隔绝了不同叉车的货叉,即使货叉的位置出现一定的偏差,其作用力依然通过衔接组件的上层与上层的货叉接触点进行传导,不易出现配合失误导致的歪倒,具有较强的容错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
背景技术
叉车作为一种用于堆栈托盘类货物的物流周转的设备,其在遇到重量超出叉车额定载荷的情况,单一叉车不能将货品顺利叉起送出,此时需要多叉车协同配合工作,而目前的托盘仅针对单一叉车进行设计,且在多叉车协同工作时也会容易出现钢叉接触撞击的问题,且受力点不重合,容易产生因受力不均导致的偏移、侧翻等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多叉车配合易出现钢叉撞击、受力不均导致偏移等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该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多叉车配合易出现钢叉撞击、受力不均导致偏移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包括:
放置座,用于放置货物;
衔接组件,设于所述放置座的下方,具有沿上下方向依次叠置的多层插槽,以用于叉车插入;
受力部件,所述受力部件的上端与所述放置座连接,所述衔接组件与所述受力部件连接。
可选地,上述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中,所述衔接组件包括:
多个温度环,依次间隔的设于所述放置座下方,且所述受力部件与各所述温度环固定连接;
多个支撑件,一一对应的设于多个所述温度环,且相邻的两个所述支撑件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插槽,各所述支撑件能够相对对应的所述温度环上下浮动以调节所述插槽的高度。
可选地,上述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中,各所述支撑件分别设于对应的所述温度环的内侧,各所述温度环的内周面上设有第一凹槽,各所述支撑件的外周面上设有外侧翼,各所述外侧翼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一凹槽,且各所述外侧翼的上端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顶面之间及各所述外侧翼的下端与对应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件。
可选地,上述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支撑件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壁面滑动配合。
可选地,上述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中,所述支撑件为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内周面上设有内侧翼,所述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支撑环内的调节部件,所述调节部件的顶端与所述放置座连接,且所述调节部件的外周面对应各所述支撑环分别设置有第二凹槽,各所述内侧翼分别插入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且各所述内侧翼的上端与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顶面之间及各所述内侧翼的下端与对应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面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二弹性件。
可选地,上述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中,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第二凹槽的壁面固定连接。
可选地,上述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中,所述支撑环的外周面上端呈向内倾斜的倾斜面。
可选地,上述用于多叉车配合装置中,包括多个所述调节部件,多个所述调节部件沿所述放置座的周向均匀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未经杭州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市余杭区供电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469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