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熊猫细小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1361469.9 申请日: 2022-11-02
公开(公告)号: CN116024384A 公开(公告)日: 2023-04-28
发明(设计)人: 张文;鲍思雯;刘颂蕊;茅庆庆;赵敏;李运莉;纪立凯;杨世兴;沈权;王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 江苏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主分类号: C12Q1/70 分类号: C12Q1/70;C12Q1/6851;C12N15/11;C12R1/93
代理公司: 南京智造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82 代理人: 朱旭
地址: 212013 江***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小熊猫 细小 病毒 实时 荧光 定量 pcr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熊猫细小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本发明根据RPAV VP1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HA‑RPAV‑VP1,作为标准品建立标准曲线,构建针对小熊猫细小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实现RPAV的特异性检测。能够检测到10supgt;1/supgt; copies/μL的重组质粒。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高、重复性好及耗时短的优点。检测结果可直接通过电脑软件读出,简化实验步骤节约检测时间。为检测小熊猫细小病毒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弥补熊猫细小病毒检测的技术空白,为诊断小熊猫细小病毒感染提供依据,在保护小熊猫及大熊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毒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熊猫细小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细小病毒是组成细小病毒科( Parvoviridae)的一个动物病毒科,是一类无包膜的单链线性DNA病毒,在所有的轴对称DNA病毒中,细小病毒是最小病毒之一,病毒粒子直径为18 ~ 26nm。细小病毒基因组长约4kb ~ 6.3kb,其GC含量约为40% ~ 55%,包括5’端非编码区、两个开放阅读框(ORF1、ORF2)和3’端非编码区,其中ORF1通过可变剪接编码非结构蛋白NS, ORF2编码结构蛋白VP。目前, 细小病毒科根据宿主不同分为两个亚科, 即感染脊椎动物及其细胞培养物的细小病毒亚科( Parvovirinae)和感染节肢动物的浓病毒亚科( Densovirnae)。细小病毒可引起动物的多种疾病,犬细小病毒和猫细小病毒分别在狗和猫中引起严重的疾病导致死亡,猪细小病毒是导致猪不孕症的主要原因,人类博卡病毒则是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常见原因,尤其在幼儿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常见。细小病毒对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是威胁动物乃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源之一。

近年来,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频繁出现小熊猫( Ailurus fulgens)死亡事件。在前期研究中采用新兴的宏基因组学方法对死亡小熊猫进行研究,进行DNA文库构建并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对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7条细小病毒的基因组全长,其完整NS1和VP2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87.99% ~ 99.84%和92.19% ~ 98.90%的同一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新发现的7条细小病毒可能代表阿留申病毒属( Amdoparvovirus)的一个新物种,取名为小熊猫细小病毒(Red Panda Amdoparvovirus,RPAV)。对于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大熊猫及相关生物的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发现,在同一生态系统中大熊猫及其相关生物体内病毒的广泛传播,存在频繁的病毒跨物种传播。小熊猫细小病毒是一些小熊猫患病或死亡的原因,对小熊猫的健康与生命构成巨大威胁,并存在感染大熊猫种群的可能。

目前,对于细小病毒科阿留申病毒属新成员小熊猫细小病毒的研究尚处于萌芽阶段,尚未建立完善的检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是国际公认检测病毒的方法之一,具有快速简便、特意性强、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和定量准确等优点。建立新型小熊猫细小病毒的定量PCR检测方法可以填补对于此病毒检测方法的技术空白,有助于对RPAV开展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对及时阻断RPAV传播,保护小熊猫及大熊猫健康起重大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小熊猫细小病毒(RPA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对待检样本中的小熊猫细小病毒进行定量检测,具有快速快、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多项技术特点。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小熊猫细小病毒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未经江苏大学;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614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