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客户触达识别的AI外呼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74708.4 | 申请日: | 2022-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66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07 |
发明(设计)人: | 梁家乐;李业菁;刘进刚;叶雅云;梁贵豪;郑菲;周俊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银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3/493 | 分类号: | H04M3/493;G06Q40/02;G06Q40/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于波 |
地址: | 518017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户 识别 ai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属于智能呼叫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客户触达识别的AI外呼方法与系统。本发明的AI外呼方法包括:将银行提供的电子对账任务数据导入系统,形成任务工单后将任务分配给AI外呼进行催对;系统判断任务中是否有相同联系方式的客户,并对号码进行过滤;开始进行第一轮AI催对,并在外呼结束后总结任务触达客户的情况;根据任务触达客户的情况进行下一轮AI催对,直至催对结束。本发明所述方法与系统通过上一轮外呼后触达客户的情况合理安排下一轮外呼计划,既可以极大地提高呼叫产能,降低人工干预呼叫的工作量,也能保障客户体验,提升客户对账意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呼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客户触达识别的AI外呼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企业在接受银行提供的各项金融服务的同时,通常每隔一定时间需要在规定的对账系统中核实账务,为让客户及时完成对账,在传统的银企对账业务中,通常是银行业务人员通过人工拨打电话或采用智能语音机器人模拟真人语音语气的方式来催促客户进行网银对账,此种方式存在耗时耗力,效率低下的缺点,具体包括:
1、人工提醒对账的方式需要银行业务人员根据客户信息逐个拨打电话进行催对,此种外呼提醒方式会占用大量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难以保证对账的时效性;
2、现有的AI电话外呼,往往不能对任务进行合理有效的分配,容易出现漏打或对同一号码频繁拨打的问题,对客户造成骚扰感,既不利于通知对账的任务达成,也会造成时间、话费等成本的浪费。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出一种客户触达识别的AI外呼方法与系统,能够合理安排智能语音机器人有节奏、有技巧的拨打电话,提高呼叫产能,降低人工干预呼叫的工作量,避免对客户造成骚扰感的同时提升企业对账意愿,保证对账的时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客户触达识别的AI外呼方法与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外呼方式耗时耗力、效率低下、难以保证对账时效性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客户触达识别的AI外呼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将银行提供的电子对账任务数据导入系统,形成任务工单后将任务分配给AI外呼进行催对;
所述系统判断所述任务中是否有相同联系方式的客户,并对号码进行过滤;
开始进行第一轮AI催对,并在外呼结束后总结所述任务触达客户的情况;
根据所述任务触达客户的情况进行下一轮AI催对,直至催对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客户触达识别的AI外呼系统,所述系统包括:AI呼叫模块、号码筛选模块、任务总结模块以及时间监控模块。其中:
上述AI呼叫模块,用于对所有的AI任务依次进行AI外呼;
上述号码筛选模块,用于判断任务中是否有相同联系方式的客户,并对号码进行过滤;
上述任务总结模块,用于在AI外呼结束后总结所述任务触达客户的情况;
上述时间监控模块,用于监控各任务的间隔时间,精准触发每一轮AI催对。
基于前述方案,所述将任务分配给AI外呼进行催对,分配依据为合同约定以及客户银行账户类型。若所述合同约定可使用AI外呼,同时银行对不同类型的账户无特别要求,则在第一轮催对时进行全量任务AI外呼,并对各个号码进行筛选,记录客户意愿,后续根据实际运作中客户对AI的接受程度来判断是否继续使用AI外呼。若所述合同约定可使用AI外呼,但银行对不同类型账户有不同要求,则在第一轮催对前需先根据客户类型进行筛选,选择部分任务使用AI外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银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银雁金融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74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