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用非织造布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83886.3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1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袁伟华;那海锋;胡志聪;位守强;郑晴文;于化玲;陆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4382 | 分类号: | D04H1/4382;D01F8/06;D01F8/10;D01F8/16;D04H1/46;D04H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博洋 |
地址: | 2144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织造 布内饰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用非织造布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非织造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非织造布内饰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纺织成毡步骤和模压成型步骤,其中,纺织成毡步骤使用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环氧树脂对聚丙烯进行改性以增加聚丙烯和麻纤维之间的相容性,模压成型步骤通过挤压对混合纤维毡进行改性以增加聚丙烯和麻纤维之间的黏结性。使用所述方法制得的非织造布内饰材料在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在汽车领域极具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织造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非织造布内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用非织造布内饰材料多为塑料制品,塑料制品来源于石油,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同时,塑料制品在使用后难分解、不易回收。麻纤维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纺织原料,具有来源广、易降解和易回收等优势,使用麻纤维和聚丙烯混合制成的非织造布内饰材料替代塑料制成的非织造布内饰材料已逐渐成为趋势。
优化麻纤维和聚丙烯混合制成的非织造布内饰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助于进一步扩展其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目前,通常先采用碱处理等化学方法对麻纤维进行处理,再将麻纤维和聚丙烯混合制备非织造布内饰材料以提升其力学性能。但是,化学方法的残留溶剂在使用过程中会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非织造布内饰材料的方法,所述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纺织成毡步骤:将聚丙烯和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熔融后与环氧树脂混合,得到混合物;将混合物挤出后高压喷丝,得到聚丙烯纤维;将聚丙烯纤维和麻纤维切断至长度为30~100mm后混合,得到混合纤维;将混合纤维开松后气流成网,得到混合纤维网;将混合纤维网经预针刺与主针刺,得到混合纤维毡;
模压成型步骤:将混合纤维毡浸水饱和后进行挤压,得到经处理的混合纤维毡;将混合纤维毡烘干后热压成型,得到非织造布内饰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环氧树脂的混合质量比为25~80:10~60:5~15。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和环氧树脂的混合质量比为60:35:5。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和麻纤维的纤度为0.2~1tex。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和麻纤维的纤度为0.5tex。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和麻纤维的混合质量比为20~80:20~8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和麻纤维的混合质量比为40:6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针刺的针刺密度为200~300刺/cm2、针刺深度为10~20m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预针刺的针刺密度为240刺/cm2、针刺深度为15m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针刺的针刺密度为250~350刺/cm2、针刺深度为5~12m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针刺的针刺密度为300刺/cm2、针刺深度为8mm。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为:使用挤压机在挤压速度为25~40mm/s的条件下挤压3~8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挤压为:使用挤压机在挤压速度为35mm/s的条件下挤压6h。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热压成型为:使用模压机在模压温度为170~250℃、模压压力为10~15MPa下热压成型5~1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华思诚无纺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38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