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在线数据的企业非现场监管跟踪分析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1384034.6 | 申请日: | 2022-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273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程金平;史夏虹;章营军;姚诚纯;黄子宁;树伟;万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 |
主分类号: | G06F11/30 | 分类号: | G06F11/30;G06F11/32;G06F16/25;G06Q50/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在线 数据 企业 现场 监管 跟踪 分析 方法 系统 介质 设备 | ||
1.一种基于在线数据的企业非现场监管跟踪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基于化工区企业排口在线数据及排污许可标准建立原始数据与排污标准信息库;
步骤S2:构建在线数据异常判别模型,将原始数据与排污标准信息库输入在线数据异常判别模型获取异常数据;
步骤S3:将异常数据传递至企业端、执法端以及管理端,形成在线数据超标报警或异常提示;
步骤S4:基于获取的异常数据、问题因子监测方法以及企业涉及工艺流程,反推企业生产及排污过程可能存在的不规范环境行为或违法行为;
步骤S5:向企业端发送企业反馈异常原因请求,基于企业对于异常数据的反馈,验证反推的不规范环境行为或违法行为,并将得到证实的不规范环境行为或违法行为推送至执法端和管理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在线数据的企业非现场监管跟踪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采用:将原始数据与排污标准信息库输入在线数据异常判别模型判断原始数据是否属于预设异常类别,当属于时则判断当前原始数据为异常数据;
所述预设异常类别包括但不限于:
连续性零值:某一监测因子的分钟数据连续N1分钟以上恒定为零值;
长期无震荡:某一监测因子的分钟数据连续N2分钟以上,相邻分钟数据变化幅度均小于a1;
污染物浓度小时数据突变:污染物浓度某1小时数据与前N3小时数据滑动平均值相比,增幅超过a2或降幅超过a3;
折算关系不对应:存在折算关系的监测因子在线分钟数据不满足具体折算公式;
在线数据缺失:某一监测因子在线分钟数据缺失率超过a4时;
不同排口数据重合或变化趋势一致:不同排口相同监测因子的在线分钟数据重合度超过a5,或不同排口相同监测因子在线分钟数据序列相关性系数达到a6;
污染物实测浓度出现负值:污染物实测浓度分钟数据小于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在线数据的企业非现场监管跟踪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线数据超标报警或异常提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当在线数据超过排污许可限值则进行报警处理;
当在线数据属于预设异常类别时则进行提示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在线数据的企业非现场监管跟踪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已发现的企业排口异常问题以及异常原因进行记录留档,建立企业排口历史问题信息库;基于企业排口历史问题信息库以及最新在线数据跟踪分析结果判别企业是否进行检查或整改。
5.一种基于在线数据的企业非现场监管跟踪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M1:基于化工区企业排口在线数据及排污许可标准建立原始数据与排污标准信息库;
模块M2:构建在线数据异常判别模型,将原始数据与排污标准信息库输入在线数据异常判别模型获取异常数据;
模块M3:将异常数据传递至企业端、执法端以及管理端,形成在线数据超标报警或异常提示;
模块M4:基于获取的异常数据、问题因子监测方法以及企业涉及工艺流程,反推企业生产及排污过程可能存在的不规范环境行为或违法行为;
模块M5:向企业端发送企业反馈异常原因请求,基于企业对于异常数据的反馈,验证反推的不规范环境行为或违法行为,并将得到证实的不规范环境行为或违法行为推送至执法端和管理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384034.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