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排渣液生产速溶茶粉的方法及速溶茶粉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18704.1 | 申请日: | 2022-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68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3 |
发明(设计)人: | 陈波伟;周建彬;杨路成;窦贝贝;刘亚楠;范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A23F3/22;A23F3/28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罗楠 |
地址: | 3244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排渣液 生产 速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排渣液生产速溶茶粉的方法及速溶茶粉,属于速溶茶技术领域,生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排渣液的pH调节至11.0‑13.0,过滤后将滤液真空浓缩至15‑20Brix;对真空浓缩后的液体进行通氧转化,控制转化温度为60‑95℃,转化汽量为0.02‑0.03Mpa,通氧时间为4‑30min,转化结束后进行冷却;还包括双氧水溶液添加步骤;之后将冷却后的转化液的pH调节至6.5‑9.0,之后进行过滤、杀菌、干燥即可得到速溶茶粉。本发明通过调节pH可以延长排渣液的存放时间而不易变质,在前处理或/和转化过程中加入双氧水溶液不仅可以加速转化过程,还可以提高产品回收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速溶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排渣液生产速溶茶粉的方法,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速溶茶粉。
背景技术
速溶茶是茶叶经过水浸提后,再通过过滤、浓缩、干燥等工艺加工成的易溶于水的颗粒状产品。速溶茶作为目前市场上茶饮料和固体奶茶的主要配料之一,各饮料公司都对其产品理化及澄清度有一定限制要求,而为了达到其质量目标,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茶汤进行精滤,以去除大颗粒的难溶物。
目前普遍的过滤方式有布袋过滤、卧螺离心过滤、碟片离心过滤、膜过滤等;其中碟片离心过滤和膜过滤在达到产品澄清度的同时也分离或者截留了部分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大分子物质及其络合物,而这些有用物质却被作为排渣液排放掉,不但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也会加重企业治污费用的支出。
排渣液经干燥后的排渣粉中茶多酚含量为17~50%、咖啡碱为5~6.5%,浊度200NTU,从理化指标上可满足大部分常规速溶茶需要,但浊度太高,因此严重限制了其应用。
为此,申请人提出了将排渣液通过转溶、同样等物理和化学方法经排渣液制成排渣粉进行回收利用的方法,检测结果表明排渣粉的各项理化指标和同批次成品茶粉接近。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先回收方法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由于排渣液容易变质,因此现有回收方法只能现收集现生产,存在生产过程不合理且成本高的问题,此外,在先回收方法得到的速溶茶粉的回收率偏低。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排渣液生产速溶茶粉的方法,通过调节pH至11.0-13.5可以延长排渣液的存放时间而不易变质,并且在前处理或/和转化过程中加入双氧水溶液,不仅可以加速转化过程,还可以提高产品回收率;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速溶茶粉。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利用排渣液生产速溶茶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将排渣液的pH调节至11.0-13.5,过滤后将滤液真空浓缩至15-20Brix;
(2)转化:对真空浓缩后的液体进行通氧转化,控制转化温度为60-95℃,转化汽量为0.02-0.03Mpa,通氧时间为4-30min,转化结束后进行冷却;
所述前处理或/和转化中还包括双氧水溶液添加步骤;
(3)后处理:将冷却后的转化液的pH调节至6.5-9.0,之后进行过滤、杀菌、干燥即可得到速溶茶粉。
在一个实施例中,利用排渣液生产速溶茶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前处理:将排渣液的pH调节至11.0-13.5,再按照0.5-1wt%的添加量向排渣液中加入浓度为3%的双氧水溶液,然后过滤并将滤液真空浓缩至15-20Brix;
(2)转化:按照0.5-1wt%的添加量向真空浓缩后的液体中加入浓度为3%的双氧水溶液,之后进行通氧转化,控制转化温度为90-95℃,转化汽量为0.02-0.03Mpa,通氧时间为25-30min,转化结束后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茗皇天然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187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