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受电弓减阻包覆底架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4567.0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6750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袁骞;黄思俊;赵志远;王巍;贾荣;郗汭;张奇;吴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22 | 分类号: | B60L5/22;B61D17/02;B61D1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受电弓减阻包覆 底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速受电弓减阻包覆底架,包括底架、主导流罩、辅导流罩;底架由横梁一、横梁二、纵梁一、纵梁二、纵梁三、导流罩安装梁和加强梁组焊形成框架结构,底架采用偏置式结构,使得安装于受电弓底架的驱动及阻尼部件可集成设计;采用导流罩对受电弓底架进行包覆,导流罩外轮廓采用流线型设计,可以使气流由导流罩表面流畅通过,避免空气滞留点的产生,有效降低动车组空气阻力;同时,底架部件内置于导流罩中,有效避免高速动车组运行过程中飞鸟等异物对底架关键部件撞击损坏的风险及紫外线对底架橡胶部件寿命的不利影响,提高了高速受电弓结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速受电弓,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受电弓减阻包覆底架。
背景技术
高速动车组在运行过程中,随速度等级的不断提升,列车与空气之间的作用也随之加剧,气动阻力与动车组速度为平方成正比关系,由于受电弓外置于动车组车顶,在动车组高速运行过程中,受电弓不仅增加了列车运行的阻力还会使动车组车顶流场变得更加复杂。
现有技术中,由于受电弓底架安装有用于受电弓升弓驱动及降弓阻尼等装置,受电弓底架部分相对受电弓整体阻力占比较高,因此在高速列车设计时,通常通过降低受电弓车顶安装平台高度,将车顶安装受电弓区域进行凹陷,利用车顶结构对受电弓底架及绝缘子区域进行减阻,但由于客室内高度空间限制,导致车顶受电弓安装区域凹陷高度有限;
由于受电弓在工作时弓体整体为带电状态,受电弓底架与车顶需通过一定高度的绝缘子进行支撑保证足够的电气间隙,同时需要保证车顶凹陷边缘与弓体保持电气间隙距离,因此车顶凹陷区域敞口较大,通过车顶凹陷方式无法完全改善受电弓底架区域空气阻力作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高速受电弓减阻包覆底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高速受电弓减阻包覆底架,底架1上面的一侧装有主导流罩2、另一侧装有辅导流罩3;
所述底架1由横梁一101、横梁二102、纵梁一103、纵梁二104、纵梁三105、导流罩安装梁106和加强梁107组焊形成框架结构,具体结构包括:
横梁一101为管状型材,横梁一101两侧端部分别设有绝缘子安装座一113,用于与车顶绝缘子固定连接,横梁一101顶部至底部开有若干通孔,用于与导流罩安装座一115组焊连接,横梁一101侧部焊接有导流板114用于连接车辆终端高压线缆;
纵梁一103为管状折弯型材,下臂安装板108位于纵梁一103顶部,用于受电弓下臂安装支撑,纵梁一103底部设置有若干导流罩安装板117,为底部导流罩一201固定安装接口;
横梁二102为管状型材,顶部主导流罩安装区设置有升弓装置安装板109和阻尼器安装板110,分别用于固定受电弓升弓装置及阻尼器,横梁二102顶部辅导流罩区设置有导流罩安装座二116,为顶部导流罩三303固定安装接口,横梁二102侧部辅导流罩区设置有绝缘子安装座二111,用于与支撑绝缘子连接,绝缘子安装座二111侧部焊接有下导杆安装座112,用于受电弓下导杆安装;
纵梁二104顶部焊接有下臂安装板108,用于固定支撑受电弓下臂,纵梁二104顶部至底部开有若干通孔,用于与导流罩安装座一115组焊连接;
纵梁三105顶部至底部开有若干通孔,用于与导流罩安装座一115组焊连接;
导流罩安装梁106底部焊接有若干导流罩安装板117,用于固定底部导流罩一201;
加强梁107与纵梁一103及导流罩安装梁106侧部组焊连接,用于加强导流罩安装梁106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车赛德铁道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45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