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针菇菌种的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1434593.3 | 申请日: | 2022-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85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4 |
发明(设计)人: | 余娱乐;余清;向超;李世文;罗亚玲;郑海霞;易思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重庆市南川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华绿北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40 | 分类号: | A01G18/40;A01G18/20;C12N1/1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重庆飞思明珠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28 | 代理人: | 龚端 |
地址: | 4008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针菇 菌种 培育 方法 | ||
一种金针菇菌种的培育方法,通过选取生长良好的子实体,并进行组织分离,在培养基Ⅰ上进行活化、脱毒,然后通过培养基Ⅱ进行复壮并进行出菇验证,实现子实体组织分离菌种的快速活化复壮。本发明培育过程简单、方便,培育成本低,培育得到的金针菇菌种质量稳定、活力强,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针菇菌种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金针菇是秋冬与早春栽培的食用菌,以其菌盖滑嫩、柄脆、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金针菇常采用组织分离法育种技术培养菌丝。通常是取菇帽和菇柄连接处的生长点,放置在PDA平板上进行培养,生长点会萌发出菌丝,通过分离纯化、活化、出菇试验,验证该子实体菌种的性能。
目前,这种育种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1、子实体分离纯化提取的菌种基本都是在PDA化学培养基上进行纯化和继代,难以提升分离菌种的活性;
2、组织分离提取的菌种性状不稳定,使用周期短。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培育菌种质量稳定、活力强的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金针菇菌种的培育方法,其培育过程简单、方便,培育成本低,培育得到的金针菇菌种质量稳定、活力强,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针菇菌种的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培养基Ⅰ
取35-40重量份寒天培养基、5-10重量份琼脂粉,加入水中混匀,灭菌制成固体培养基待用;
2)制备培养基Ⅱ
取木屑、米糠混合,含水率为60-65%,且pH≥6.0,木屑、米糠的质量比为6-7:3-4,灭菌待用,所述木屑为粒度≤2mm的杨木屑,经发酵得到;
3)取金针菇子实体,消毒,切取菇帽和菇柄连接处的生长点,接种至固体培养基Ⅰ上,且生长点的切面与培养基Ⅰ接触,在封闭环境中,于18±0.5℃条件中培养10-13d;
4)将气生菌丝的延伸端刮掉1-2cm,且在固体培养基Ⅰ上沿气生菌丝的边缘切割多个第一接种块;
5)将步骤4)得到的第一接种块接种在另一固体培养基Ⅰ上,在18±0.5℃培养8-10d;
6)将气生菌丝的延伸端刮掉1-2cm,且在固体培养基Ⅰ上切割多个第二接种块;
7)将步骤6)得到的第二接种块接种至培养基Ⅱ上,在封闭环境中,于19℃条件下培养,至菌丝往下生长至7-9cm;
8)切去菌丝中间高度上部的培养基Ⅱ,在下部的培养基Ⅱ上切割多个第三接种块;
9)将步骤8)得到的第三接种块接种至PDA平板培养基上,在封闭环境中,于18±0.5℃条件下培养10-15d;
10)转接至另一PDA平板培养基上,至生长成熟,得到金针菇菌种。
进一步的,步骤1)寒天培养基与水的重量体积比为35-45:1000。
优选的,步骤1)寒天培养基、琼脂粉、水的质量体积比为35-45:3-6:1000。
优选的,步骤1)得到的固体培养基Ⅰ的厚度为4-6cm。
优选的,步骤2)木屑、米糠的质量比为6.2:3.8,含水率为6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重庆市南川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华绿北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华绿生物有限公司;重庆市南川华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华绿北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14345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